苛役
成語(Idiom):苛役
發音(Pronunciation):kē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殘酷、嚴厲的勞役或壓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苛役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苛”表示嚴厲、殘酷,第二個字“役”表示勞役、壓迫。苛役形容勞動條件惡劣、勞動強度大,也可指被人欺壓、壓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苛役一詞常用于描述工作環境惡劣、勞動條件艱苦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被人壓迫、剝削的境況。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苛役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據傳,春秋時期,齊國的君主齊莊公曾經對人民實行了苛刻的勞役政策,百姓們被迫辛苦勞作,生活十分艱難。后來,孔子強烈反對這種苛刻的政策,并提出了人民應該得到合理對待的主張。這個故事也成為了苛役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苛役”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工廠的勞動條件太苛役了,工人們都忍受不了。
2. 在古代,農民常常遭受到地主的苛役,生活十分艱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被壓迫的人被苛刻的規定束縛著,勞動條件非常艱苦,從而記住“苛役”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苛役是中國古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與之相關的還有一些其他成語,如“勞苦功高”、“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可以進一步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每天工作很晚回家,我覺得他被公司的苛役了。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布置了很多作業,感覺被苛役了一樣。
3. 高中生:學習壓力大,感覺整個高中生活都被苛役著。
4. 大學生:實習期間,我被公司安排了很多加班,真的是被苛役了。
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了一個苛役的老板,生活變得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