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成語(Idiom):蜻蜓點水
發音(Pronunciation):qīng tíng diǎn sh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做事只是輕輕一碰,不深入,不用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蜻蜓是一種昆蟲,它只是輕輕地落在水面上,不深入水中,只是點了一下水。用來形容做事只是輕描淡寫地觸及表面,不深入去思考或付出努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批評某人做事不用心、不認真。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只是浮于表面,只做表面功夫而不深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蜻蜓點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韓安國傳》中。韓安國是漢朝的一個重要官員,他的兒子韓林兒聰明機敏,但做事卻只是輕描淡寫,不深入思考,不用心。有一次,韓林兒在河邊看到一只蜻蜓落在水面上蹭了一下,于是他就用“蜻蜓點水”來形容兒子的輕率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是蜻蜓點水地看了一眼,對這個問題沒有深入思考。
2. 她的工作態度一直只是蜻蜓點水,沒有真正用心去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蜻蜓在水面上輕輕一碰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輕描淡寫、不深入思考相關的成語,如“敷衍了事”、“一知半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的作業總是蜻蜓點水地寫,不認真。
2. 初中生:他在考試前只是蜻蜓點水地看了一下書,所以成績不好。
3. 高中生:他對這個問題只是蜻蜓點水地看了一眼,沒有深入思考。
4. 大學生:她的研究只是蜻蜓點水地進行,沒有真正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