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昃食宵衣
發音(Pronunciation):zè shí xiāo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極度貧困的情況下,連晚飯和衣物都無法得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昃,指太陽落山之后;食,指吃飯;宵,指夜晚;衣,指衣物。成語中的“昃食宵衣”形容貧困到了極度的境地,連晚飯和衣物都無法得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極度貧困、生活困苦的情況,也可用于修辭手法中強調某人生活的艱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準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孟嘗君的貴族,他因為得罪了權臣,被貶到了一個貧困的地方。孟嘗君的妻子為了維持生計,每天只能在夜晚找些殘羹剩飯充饑,連白天的衣物也不敢換洗,只能穿著破舊的衣服。后來,孟嘗君重新回到了齊國,成為了國君,但他對貧困的記憶仍深刻,便創造了這個成語來警示人們珍惜現有的幸福生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昃食宵衣的結構為AABB。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家境貧困,經常昃食宵衣。
2. 在那個時代,很多人過著昃食宵衣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昃食宵衣”拆分成“昃食”和“宵衣”,昃食意為晚飯,宵衣意為夜晚的衣物。可以通過想象在夜晚沒有晚飯吃和沒有衣物穿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孟嘗君的故事,以及其他與貧困、生活困苦相關的成語,如“窮途末路”、“一貧如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小時候家里很窮,他常常昃食宵衣。
2. 初中生: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昃食宵衣的家庭如何努力改變命運。
3. 高中生:我們應該珍惜現有的幸福生活,不忘記曾經昃食宵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