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海
基本解釋
(1).靠海,臨海。《南齊書·劉善明傳》:“郡境邊海,無樹木。”《南史·蕭勱傳》:“ 廣州 邊海,舊饒,外國舶至,多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過三數。”
(2).近陸地的海。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 廉州 邊海中有洲島,島上有大池。”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四:“豈復欲觀神仙於 瀛洲 ,求 安期 於邊海,釋金輅而顧云輿,棄文驥而求飛龍哉?”
(3).海邊。 唐 武元衡 《送嚴紳游蘭溪》詩:“ 剡嶺 窮邊海,君游別嶺西。” 唐 張喬 《望巫山》詩:“邊海故園荒后賣,入關玄髮夜來衰。”
(4).指我國西北靠近 青海湖 地方。《后漢書·西羌傳·羌無弋爰劍》:“至 王莽 輔政,欲燿威德,以懷遠為名,乃令譯諷旨諸 羌 ,使共獻 西海 之地,初開以為郡,筑五縣,邊海亭燧相望焉。”
(5).邊遠。 三國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 黃節 注:“《爾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疏引 孫炎 云:海之言晦,晦闇於禮義也。《荀子·王制篇》 楊倞 注曰:海謂荒晦絶遠之地,不必至海水也。然則此詩言邊海,謂邊遠耳。” 明 馮夢龍 《風流夢·二友言懷》:“先祖 柳州公 ,與你家 昌黎公 ,俱是飽學才子,卻也時運不利,一箇貶在 潮陽 ,一箇貶在 柳州 ,都是邊海煙瘴地方。”
成語(Idiom):邊海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h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邊境和海洋之間的地帶,也用來形容位置偏遠、荒涼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海是由“邊”和“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邊指邊境,海指海洋。邊海之間的地帶往往是人跡罕至、荒涼貧瘠的地方。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某個地方位置偏遠、荒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個地方人煙稀少、資源匱乏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概念與主題、環境不相符合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天地》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只烏鴉生活在邊海之間,烏鴉因為生活環境貧瘠而感到不滿。這個故事中的邊海成為了后來成語“邊海”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邊海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村莊位于邊海之間,附近幾乎沒有人煙。
2. 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一直很慢,一直處于邊海狀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邊海”與荒涼貧瘠的地方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邊境、海洋相關的成語,如“海闊天空”、“邊塞風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們家住在一個邊海,周圍幾乎沒有其他房子。
2. 小學生:這個小島在邊海之間,非常偏遠。
3. 初中生:那個地方離城市很遠,處在一個邊海狀態。
4. 高中生:這家公司的辦公地點就在城市的邊海地帶,交通不便利。
5. 大學生:這個國家的某個省份一直處于邊海狀態,經濟發展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