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臆
基本解釋
心胸。 唐 白居易 《夏日獨直寄蕭侍御》詩:“中臆一以曠,外累都若遺。”
成語(Idiom):中臆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心思、想法不敢表露或者故意隱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臆的“中”指心中,內心;“臆”指隱藏、不表露。中臆形容一個人的內心思想、意圖不敢或不愿意表露出來,或者有意隱藏起來。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人的心思難以琢磨或者有意保守秘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臆常常用于描述人的心思、想法不容易被看透或者理解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表面上看起來平靜,但內心卻有很多想法和計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真實想法被隱藏起來,不輕易暴露給別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臆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公至于齊,齊人以中臆。”這句話的意思是:公子充當齊國使者時,齊國人看不透他的內心想法。后來,人們就用“中臆”來形容一個人的內心思想不容易被看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臆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一直中臆,讓人捉摸不透。
2. 她總是中臆著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輕易表露給別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將“中”字聯想為心中,將“臆”字聯想為隱藏、不表露。想象一個人的心思、想法被隱藏在內心深處,不輕易暴露給別人,這樣就可以記住中臆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中臆相關的成語,如“心照不宣”、“掩人耳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小明之間有一個中臆,他不告訴我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考試安排總是中臆的,我們不知道下一次考試是什么時候。
3. 高中生:他的表情總是中臆的,讓人無法判斷他到底喜歡不喜歡這個節目。
4. 大學生:在面試時,我盡量讓自己的真實想法中臆,不輕易展現給面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