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行紙
基本解釋
◎ 八行紙 bāhángzhǐ
[old fashioned letter paper of eight lines] 以豎線條分隔成八行的舊式信紙,現在還有使用
成語(Idiom):八行紙
發音(Pronunciation):bā háng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得非常多的文字,形容文章或作品的篇幅很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行紙源自古代紙張規格,一張紙有八行。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文章或作品的篇幅很長,內容豐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行紙常用于形容文章、論文、演講稿等的篇幅過長,內容冗長,給人一種累贅的感覺。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說話啰嗦、羅嗦,重復多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行紙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寫了一篇長篇文章,一直寫到了八張紙的長度,因此形成了“八行紙”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八行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論文寫了整整八行紙,內容真是豐富啊!
2. 他的演講稿寫得非常長,像八行紙一樣,讓人有點聽不下去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八行紙想象成一張很長的紙,上面寫滿了文字。可以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文章、作品相關的成語,如“長篇大論”、“千言萬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的作文有八行紙那么長,老師夸我寫得好!
2. 初中生: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了,寫了好幾頁,簡直像八行紙一樣長!
3. 高中生:這篇課文的注釋寫得太多了,像八行紙一樣,一不小心就看暈了。
4. 大學生:這篇論文要求寫3000字,寫了整整八行紙,真是累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