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資
基本解釋
亦作“ 山貲 ”。過隱居生活所需的費用。《南齊書·王秀之傳》:“出為 晉平 太守,至郡期年,謂人曰:‘此邦豐壤,祿俸常充。吾山資已足,豈可久留以妨賢路。’” 唐 唐彥謙 《任潛謀隱之作》詩:“為問山資何次第,祗餘丹訣轉凄涼。” 宋 陸游 《覽鏡有感》詩:“閲世久應書鬼録,強顏那復乞山資。” 明 袁宏道 《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云及明教居士》詩:“官稅租能給,山貲了不半。”
成語(Idiom):山資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z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財富等被埋沒在深山之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資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山指的是深山,資指的是人才、財富等。山資的基本含義是指人才、財富等被埋沒在深山之中,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和利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資多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一件事物的潛力未被發現或未被充分利用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華沒有得到發展,或者一項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山資的故事起源已經不可考,但這個成語在古代就已經存在并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資屬于四字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有著巨大潛力的音樂家,可惜一直被埋沒在小城鎮里,真是一位山資。
2. 這座古老的村莊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只可惜一直被埋沒在深山之中,是一處真正的山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山資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寶貝被埋在了深山之中,沒有被人發現和利用,從而引發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才、財富等相關的成語,如山珍海味、人才濟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位同學是一個隱藏的山資,他的畫畫才華很高。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是個山資,他在數學競賽中總是取得好成績,但從來不顯擺。
3. 高中生:這個小村莊蘊藏著很多文化山資,只需要被發掘出來,就能為村莊帶來繁榮。
4. 大學生:這個創業項目是一個真正的山資,只需要被投資者發現,就能取得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