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訾之器
基本解釋
猶大器。《孔叢子·居衛》:“夫圣人之官人,猶大匠之用木也,取其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何也?知其所妨者細也。卒成不訾之器。”
成語(Idiom):不訾之器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ī zhī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品高尚,不受誹謗和詆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訾之器源自《孟子·滕文公上》:“人之器,非木石金玉之器也,非車馬舟楫之器也,日用之器也。故君子有不訾之器。”意為人的器物并非指木石金玉等的器物,而是指人的言行舉止,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因此,君子應該擁有高尚的人品,不受他人的誹謗和詆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不容詆毀和誹謗的場景。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品德和為人處世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文章中提到了君子應該擁有不受誹謗和詆毀的高尚品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訾之器的結構是“不+動詞+之+名詞”,表示否定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真正的不訾之器。
2. 她的行為舉止一直都很端莊,是一個不訾之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不訾之器與高尚的品德聯系起來,可以使用“不受誹謗和詆毀的器物”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孟子的思想和其他與品德高尚相關的成語,如“以德報怨”、“以德報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他是一個不訾之器,總是幫助別人。
2. 初中生(14歲):她的品德真的很高尚,是我們學校的不訾之器。
3. 高中生(17歲):在競選班長的時候,他展現出了不訾之器的品質,贏得了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