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想
基本解釋
(1).想象;想念。 漢 王充 《論衡·訂鬼》:“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惑溺》:“ 韓壽 美姿容, 賈充 辟以為掾, 充 每聚會, 賈 女於青璅中看見 壽 ,説之,恒懷存想,發於吟詠。” 唐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存想青龍秘,騎行白鹿馴。”
(2).思忖、思量。《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看在眼里,暫回房里來坐地了,自存想。”《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
(3).道家謂修真須漸進,一曰齋戒,二曰安處,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凝心反省,謂之“存想”。見 唐 司馬承禎 《天隱子·漸門》。
英文翻譯
1.【醫】inward conntemplation
成語(Idiom):存想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xi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存儲思想,保留記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想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存”表示保存、儲存,“想”表示思想、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保存思想、保留記憶。它強調了人們應該珍惜和保護自己的思想,不讓它們消失或被遺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想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對自己的記憶和思想非常重視,不愿意忘記或丟失。它可以用于討論學習、研究、文化傳承等方面的話題。例如,當你想表達你對一個人非常尊重他的知識和思想時,可以說他“存想頗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四書章句集注》中,但沒有詳細的故事起源記錄。根據研究,存想的意思源自于《論語·學而篇》中的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人不知而不慍”一句表達了一個人的思想不為他人所知,但自己不為此而生氣的境界。后來,這個意思演變成了存想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想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其中,“存”是動詞,“想”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存想頗豐。
2. 她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存想很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成語“存想”。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圖書館中,將自己的思緒和記憶存放在書架上的書籍中,以此來聯想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存心”、“存放”等,來擴展對存想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讀書,每天都存想很多,希望能成為一個聰明的人。
2. 初中生:我覺得學習歷史很有趣,每次上歷史課都會存想很多,希望能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
3. 高中生:在準備高考的過程中,我會把重要的知識點存想下來,以便復習時能夠回憶起來。
4. 大學生:我正在進行一項研究項目,需要存想很多相關的資料和思路,以便能夠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