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錙銖必較(zī zhū bì jiǎo)
發音(Pronunciation):zī zhū bì j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小事情或細節過分計較,不肯放過任何一點差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錙銖必較形容一個人對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或瑣碎的細節要求非常嚴格,不肯放過任何一點差錯。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過分計較小事,無法看到大局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1. 在工作場合,有些人總是錙銖必較,對于一些微小的錯誤或差錯表現得異常嚴厲。
2.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對待朋友或家人的言行舉止也會錙銖必較,對于一點小瑕疵也不能容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官員,他非常愛財,對待金銀財寶特別計較。有一次,他在買東西時,賣家多給了他一枚銅錢,他非常生氣,因為他認為這是賣家的失誤,于是他堅決要求賣家退還這枚銅錢。后來,人們用“錙銖必較”來形容這位官員對待金銀財寶的計較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錙銖必較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疊字組成,形式上比較規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錙銖必較,所以很多同事都覺得他過于苛求。
2. 她對待朋友的要求非常嚴格,對于朋友的一點小過失也不能容忍,總是錙銖必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錙銖必較的意思與計算小數點后的金額時的小數點后面的數值有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財政制度和人們對金銀財寶的重視程度,以及現代社會中過分計較小事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錙銖必較,對我們的作業要求非常嚴格。
2. 初中生:我媽媽對我的學習成績錙銖必較,每次考試不管得多少分都會找出一點小瑕疵。
3. 高中生:有些同學對學校的規定錙銖必較,對每一個細節都要求非常嚴格。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有些同學總是錙銖必較,對于每一個細節都要求非常嚴格,導致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