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木
成語(Idiom):硬木
發音(Pronunciation):yìng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地堅定、不易動搖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硬木原指堅硬的木材,后來比喻堅定不移、不易動搖的人。形容人的性格堅強,意志堅定,不易受外界干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夸獎、贊美堅定、不屈不撓的人,也可以用于自謙、謙虛之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硬木的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中。故事講述了莊子與他的朋友齊物論道的故事。其中,齊物指出,硬木不可雕刻,而軟木可以雕刻成各種形狀。莊子以硬木喻人,認為堅定的人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摧殘和改變,而軟弱的人則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硬木,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2. 她的意志像硬木一樣堅定,不會被別人的意見所動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該成語與硬木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堅硬的木頭無論面對多大的力量都不會彎曲,以此來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堅定、不易動搖相關的成語,如“堅如磐石”、“不屈不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是個硬木,即使別人欺負他,他也不會屈服。
2. 中學生(13-18歲):她的決心像硬木一樣堅定,不會被困難打敗。
3.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是個硬木,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保持樂觀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