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萍蹤浪跡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zōng làng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在外漂泊流浪,沒有固定的居所或事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萍蹤浪跡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在外漂泊流浪的情況。萍蹤指的是浮萍,浪跡指的是在水面上漂浮。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沒有固定的居所或事業,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沒有根基和歸屬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描述那些沒有固定工作或住處的人,或者形容某個人在外奔波勞累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流、文學作品中的描寫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有一句話:“志于道,據于德,游于藝,澤于民,是謂萍蹤。”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要志向高遠,立足于道德,游走于各種藝術之中,以造福于人民,這樣才能稱為“萍蹤”。后來,這句話演變成了成語“萍蹤浪跡”,用來形容人在外漂泊流浪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萍蹤浪跡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萍蹤”是形容詞短語,表示“像浮萍一樣漂泊無定”,“浪跡”是名詞,表示“在水面上漂浮”。兩個詞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人在外漂泊流浪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就沒有固定的住處,一直萍蹤浪跡。
2. 那個藝術家一生都在各地巡回演出,可以說是萍蹤浪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像一片浮萍,漂泊在水面上,沒有固定的居所。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萍蹤浪跡”相關的成語,如“無家可歸”、“四海為家”等,來拓展對流浪漂泊的理解和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說過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魚萍蹤浪跡,最后它找到了自己的家。
2. 初中生:在我爸爸的工作需要經常搬家,我們一家人就像萍蹤浪跡一樣,沒有固定的居所。
3. 高中生:我打算畢業后去流浪一段時間,體驗一下萍蹤浪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