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闉
基本解釋
伺察截堵?!?a href="/r_ci_6dbde47615caac29cd51231b075a955c/" target="_blank">淮南子·兵略訓》:“獵者逐禽,車馳人趍,各盡其力,無刑罰之威而相為斥闉要遮者,同所利也?!?高誘 注:“斥,候也;闉,塞也?!?/p>
成語(Idiom):斥闉(chì bīn)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b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嚴厲斥責或批評別人的錯誤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斥”意為嚴厲批評,責備,而“闉”則表示斥責的目標。該成語用于形容人們對錯誤行為進行嚴厲批評或指責,表達了對不當行為的不滿和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闉常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中,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不當行為的譴責和批評。例如,在教育領域中,老師可以使用斥闉來批評學生的懶惰、不守規矩等不良行為。在工作場合,領導可以使用斥闉來批評員工的低效率、不負責任等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闉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的一段記載。據記載,古代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大臣,他非常能言善辯,但也因此被人認為是個喜歡批評別人的人。有一次,孟嘗君對一位名叫斥闉的官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闉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組成,形式為“斥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同事的錯誤行為進行了斥闉。
2. 領導對他的不負責任行為進行了嚴厲斥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斥闉這個成語。可以將“斥”字聯想為一個嚴厲批評的手勢,而“闉”字可以聯想為被批評的目標。通過形象化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斥闉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斥責”、“責備”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對小明的調皮行為進行了斥闉。
2. 小學生:班主任對我們的作業不認真的同學進行了斥闉。
3. 初中生:老師對遲到的同學進行了嚴厲斥闉。
4. 高中生:家長對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進行了斥闉。
5. 大學生:教授對學生的論文質量進行了嚴厲斥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