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舉
徵舉(zhēng jǔ)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g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徵舉是指官員征求民眾舉報罪犯或不法行為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徵舉是古代中國官員采取的一種行政手段,用于征求民眾的舉報,以揭發罪犯或不法行為。這個詞語強調了官員借助民眾的力量,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徵舉常用于描述政府機構或執法部門征求民眾的舉報行為,也可以用于比喻在某種情況下征求他人的意見或揭發某人的錯誤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徵舉在古代中國歷史中有著豐富的故事起源。其中一個著名的故事是《史記·李斯列傳》中的“徵舉百官”故事。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李斯被任命為宰相,他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徵舉百官。他通過征求民眾的意見,選拔合適的人才,以確保國家的治理效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徵舉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徵”和“舉”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部門徵舉民眾舉報違法行為。
2. 在公司會議上,經理徵舉員工的意見來改進工作流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徵舉”與“征求舉報”相聯想,將其與政府機構或執法部門的行為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舉報制度和徵舉在歷史上的應用情況,以及現代社會中舉報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徵舉同學們的好品德,表揚了幾個同學。
2. 初中生:我們學校設立了匿名舉報箱,鼓勵同學們徵舉違規行為。
3. 高中生:學生會徵舉同學們的意見,以改善學校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