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曲
基本解釋
彎曲。 唐 元稹 《論討賊表》:“勾曲角觡,堅本頑心。”
成語(Idiom):勾曲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詭詐狡猾,不正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勾曲是一個由“勾”和“曲”組成的成語。勾曲的基本含義是指行為詭詐狡猾,不正當。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不光明正大,有欺騙、陰險的成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勾曲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不誠實、不正直的行為或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用不光明手段謀取私利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勾曲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自《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中的故事。莊公是魯國的一位君主,他曾經派人到晉國去借兵,但是晉國的公子重耳卻以不正當的手段拒絕了他。莊公為了報復,便派人到晉國去刺殺公子重耳,但是計劃被發現了。公子重耳得知莊公的圖謀后,立即逃離魯國,最終成為了晉國的君主。這個故事中的“勾曲”就是指莊公用不正當的手段來對付公子重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勾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商人勾曲手段層出不窮,一定要小心應對。
2. 他的行為太勾曲了,完全不可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勾曲”這個成語與欺騙、陰險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關聯。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用勾勾畫曲線的形狀來表示詭詐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詭詐、狡猾相關的成語,例如“耍手段”、“謀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勾曲了,不是一個好榜樣。
2. 初中生:這個人總是用勾曲的手段騙人,大家一定要小心。
3. 高中生:政治斗爭中經常出現勾曲的手段,需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