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殥
基本解釋
八方邊遠的地方。《淮南子·墬形訓》:“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 高誘 注:“殥,猶遠也。” 明 宋濂 《申鮮生辭》:“大則苞八殥,小則入一絲。”
成語(Idiom):八殥 (bā dīng)
發音(Pronunciation):bā d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被毀損得非常嚴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殥是由“八”和“殥”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八指的是數量,殥指的是毀壞、破損。八殥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人或物被毀損得非常嚴重,損失極大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殥常用于形容災難、戰爭、破壞等嚴重情況下,強調損失巨大,無法挽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殥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當時,齊國遭受了楚軍的侵略,戰爭使得齊國的國力和人民的生活都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因此,人們用“八殥”來形容齊國的狀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殥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數量詞“八”和動詞“殥”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地震把整個小鎮變成了八殥。
2. 戰爭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八殥的災難。
3. 這個古老的廟宇已經被歲月的摧殘變得八殥不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八殥聯想為一個物體或人被撕裂成八片,形象地表示嚴重的破損和毀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戰爭、災難相關的成語,如“瓦解軍心”、“水泄不通”等。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漢語的形象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玩具被弟弟玩得八殥了。
2. 初中生:這場火災把整個學校變成了八殥。
3. 高中生:戰爭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八殥的災難,我們應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