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準晶體
發音(Pronunciation):zhǔn jīng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擁有部分晶體結構特征,但又不完全具備晶體結構的物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準晶體是一種介于晶體和非晶體之間的物質,它具有一定的有序性,但不像晶體那樣具有完全的周期性。準晶體的結構具有一定的規則性,但存在著一些不規則的排列。準晶體的研究對于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學具有重要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準晶體是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常用于學術研究、科技論文、科普讀物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準晶體的概念最早由丹麥科學家保羅·迪爾茲于1984年提出。他在研究鋁合金時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晶體結構,這種結構既不完全符合晶體的周期性,也不完全符合非晶體的無序性,因此將其稱為準晶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準晶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種合金是一種準晶體材料,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
2. 他的研究成果在準晶體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準晶體這個詞語:
1. 關聯詞法:將準晶體與晶體和非晶體進行關聯,理解其介于兩者之間的特性。
2. 圖像聯想:想象一個結構既有規則又有不規則的物體,代表準晶體的特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準晶體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凝聚態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的相關知識,了解更多關于準晶體的研究成果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準晶體是一種介于晶體和非晶體之間的東西。
2. 初中生(14歲):我的物理老師說準晶體在材料科學中很重要。
3. 高中生(17歲):我在化學課上學到了準晶體的結構特點。
4. 大學生(20歲):我正在進行準晶體的研究,希望能做出有意義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