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諛
成語(Idiom):貪諛(tān hú)
發音(Pronunciation):tān 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貪圖名利,不擇手段地吹捧和諂媚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貪諛是由“貪”和“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貪指貪婪、貪圖,諛指阿諛奉承、諂媚。貪諛形容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地奉承和諂媚他人,以獲取名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貪諛常用于批評那些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奉承他人的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真誠、虛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貪諛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商君列傳》。故事中,有人向商鞅進獻一只獵豹,商鞅看了一眼就贊不絕口地說:“這是一只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商鞅為了諂媚和討好對方,不惜說出荒謬的話。后來,人們用“貪諛”來形容為了諂媚他人而不擇手段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貪諛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博取領導的贊許,不惜貪諛奉承。
2. 對于那些只會貪諛奉承的人,我們應該保持警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貪諛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貪婪地吃著甜言蜜語,表示他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地諂媚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貪諛相關的成語,如貪官污吏、諛辭甘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得到老師的夸獎,不停地貪諛奉承。
2. 初中生:那些只會貪諛奉承的同學,是沒有真正的朋友的。
3. 高中生:政客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常常貪諛奉承,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