戧堤
成語(Idiom):戧堤(qiāng dī)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g d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堤壩破裂,水流沖擊的聲音。也比喻事情被揭發,真相大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戧堤”源自《左傳·昭公二十四年》:“若有戧堤,必不可塞。”戧堤原本指堤壩破裂,水流沖擊發出的聲音。后來引申為事情被揭發,真相大白。比喻隱藏的事情被揭露出來,不能再掩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秘密、隱蔽的事情被揭發或真相被揭示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一些丑聞、欺騙、腐敗等被曝光的事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戧堤”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齊國。據《左傳》記載,齊國昭公二十四年,齊國大夫公孫揮在齊國宴會上醉酒后說出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其中涉及到了齊國國君的隱私。這些話傳出后,引起了軒然大波,國君非常憤怒。于是,國君派人去調查此事,最終揭發了公孫揮的丑聞。這個事件就好像堤壩破裂,水流沖擊的聲音一樣,揭示了公孫揮的真實面目,因此形成了成語“戧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戧堤是一個動賓短語,由“戧”和“堤”兩個字組成。其中,“戧”是動詞,表示破裂的聲音;“堤”是名詞,表示堤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丑聞終于戧堤了,大家都知道真相了。
2. 他的欺騙行為最終被揭發,戧堤之后,他再也無法逃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戧堤”形象化,想象成一堤壩被水沖擊破裂的聲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也可以結合故事起源中的公孫揮的丑聞事件,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揭竿而起”、“揭露真相”等,來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今天老師揭發了小明偷偷吃零食的事情,真是戧堤了!
初中生:這個丑聞終于戧堤了,大家都知道真相了,真是太震驚了!
高中生:政府腐敗問題被揭發出來了,戧堤之后,人們對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