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篁
基本解釋
弦管樂器。借指音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詩官採言,樂胥被律,志感絲篁,氣變金石。”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中秋》:“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翫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云外。”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翳彼樂府,風詩之遺,軍歌激揚,廟樂典重,寫哀凄厲,言情芬芳,足使絲篁葉奏,宮徵相和。”
成語(Idiom):絲篁(sī huáng)
發音(Pronunciation):sī hu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竹子的細節和特點,比喻人物或事物的細微之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篁是由“絲”和“篁”兩個詞組成的。絲指的是竹子的細長的纖維,篁是一種高大的竹子。絲篁合在一起,形容竹子的細節和特點,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物或事物的細微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絲篁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細致入微的事物或個人的特點。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學創作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絲篁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韓長孺列傳》。故事中,韓長孺是一個非常小心謹慎的人,一次他在竹林中看到一根細長的竹子,他非常欣賞它的細節和特點,于是用“絲篁”來形容它。后來,人們就用這個成語來比喻人物或事物的細微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絲篁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絲”和“篁”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作品總是充滿了絲篁之美。
2. 他在細節上非常注重,每一處都像絲篁一樣精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絲篁”這個成語與竹子的細節聯系起來,想象竹子的細長的纖維,以及竹子的細節之美,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竹子相關的成語,如“竹報平安”、“竹籃打水一場空”等。同時,也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成語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畫畫,每次都會仔細描繪畫面上的絲篁。
2. 初中生:他的作文寫得非常細致,每一個細節都像絲篁一樣精細。
3. 高中生:這幅畫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好,每一筆都展現出絲篁之美。
4. 大學生:在設計中,我們需要注重產品的細節,使之展現出絲篁般的精致。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絲篁”這個成語。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