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擬
成語(Idiom):草擬(cǎo nǐ)
發音(Pronunciation):cǎo n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臨時拼湊、隨意草率地寫作或創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草擬一詞形象地比喻草率、隨意地進行寫作或創作。通常表示對寫作或創作過程不認真、不細致,草率行事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章、作品或計劃等缺乏認真、細致的處理過程。也可用于形容人在處理事情時草率、隨意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草擬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中,原文是“齊王草擬書,善書者曰:‘臣聞草擬之書,人主所以觀臣之心也?!币鉃辇R王寫了一份隨意拼湊的書,有人告訴他:「我聽說,草擬的書是君主觀察臣子心意的方法?!箯拇?,草擬一詞逐漸被用來形容隨意草率的寫作或創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份報告只是草擬了一下,所以有些地方不夠嚴謹。
2. 這篇文章顯然是草擬出來的,缺乏深度思考和細致打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草擬”想象成一個人匆忙地抓起一把草,隨意地寫了幾個字,表示草率行事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寫作和創作相關的成語,如“草木皆兵”、“畫龍點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寫作業的時候有點草擬,老師批評了我。
2. 初中生:他的演講稿明顯是草擬的,沒有經過仔細修改。
3. 高中生:考試前一天他才開始草擬復習計劃,所以沒能達到預期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