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
成語(Idiom):守株(shǒu zhū)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固守舊觀念,不思進取,不愿意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守株是一個古老的成語,來源于《列子·湯問》。故事中有一個農夫,他發現一頭牛撞死在樹上的株干上,他便決定守在這棵株干旁邊,等待更多的牛撞死上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個農夫固守著過去的經驗,不愿意去嘗試新的方法或者改變。因此,“守株”一詞就形容人們固守舊觀念,不思進取,不愿意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守舊、不思進取的人。可以用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形容那些只看重過去經驗,不愿意接受新思想和新方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列子·湯問》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本哲學著作,其中記載了很多寓言故事和哲理故事。故事中的守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用來告訴人們要勇于改變,不要固步自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守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守株待兔,沒有進步的動力。
2. 這個公司一直守株待兔,不愿意接受新技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守株”這個成語與故事情節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守在樹旁邊,等待牛撞死上來的場景。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守株”相關的成語,例如“守株待兔”、“固步自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守株待兔,沒有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
2. 初中生:守株待兔的做法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落后。
3. 高中生:我們不能守株待兔,應該主動去學習新知識。
4. 大學生:守株待兔的人往往被淘汰在競爭中。
5. 成年人:守株待兔是一種不進取的心態,我們應該勇于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