眄飾
成語(Idiom):眄飾
發音(Pronunciation):miǎn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虛偽、矯揉造作,假裝裝飾自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眄飾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眄”是指斜視、偷看,而“飾”則表示裝飾、修飾。眄飾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們假裝裝飾自己,表現出虛偽、矯揉造作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不真實,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虛偽、不真誠。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在社交場合中故作姿態,迎合他人的喜好以取得好印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眄飾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淮陰侯劉邦在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他的心腹謀臣曹參告訴他,項羽的心腹謀臣項梁在私下里對人說劉邦是個“陳勝吳廣之流”,希望劉邦能夠采取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劉邦就派曹參去見項梁,曹參告訴項梁:“淮陰侯(劉邦)要與你共圖天下,你為什么說他是‘陳勝吳廣之流’?”項梁聽后,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是說說而已,沒有真正這么想。”曹參聽后,對項梁說:“你這種做法就是眄飾。”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眄飾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眄”是動詞,表示斜視、偷看;而“飾”是動詞,表示裝飾、修飾。兩個動詞結合在一起,表示人們假裝裝飾自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人前總是眄飾自己,以求獲得別人的好感。
2. 她的言談舉止充滿了眄飾的痕跡,讓人覺得她很虛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斜視著別人,同時還在自己身上裝飾,這樣就能夠形象地表示眄飾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虛偽、矯揉造作相關的成語,如“虛與委蛇”、“假公濟私”等,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在考試前總是眄飾自己,裝作很厲害的樣子。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總是眄飾自己,表現得很友善,但實際上并不是那樣。
3.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的演講總是充滿了眄飾,讓人很難相信他的真實意圖。
4. 大學生:她的社交圈子里有很多人都是眄飾之人,大家都在互相裝飾自己。
5. 成年人:在職場上,有些人為了博得上司的喜愛,總是眄飾自己,表現得很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