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坼
成語(Idiom):燥坼(zào chè)
發音(Pronunciation):zào c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天氣干燥、空氣干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燥坼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燥意為干燥,坼意為裂開。合在一起表示天氣干燥,空氣干燥。形容缺乏濕潤的環境,容易引發皮膚干燥、喉嚨干癢等不適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燥坼一詞常用于描述干燥的天氣或環境,特別是在秋季或冬季氣候干燥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情緒或性格干燥,缺乏活力和激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燥坼一詞最早出自《左傳·荀息年表》。據說,當時的荀息因為天氣干燥而感到不適,于是用燥坼來形容干燥的天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燥坼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形容詞性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的氣候燥坼,容易導致皮膚干燥。
2. 天氣燥坼,記得多喝水保持身體濕潤。
3. 他的性格燥坼,缺乏活力和激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燥坼的發音和干燥的天氣。想象一個干燥的環境,空氣中充滿干燥的裂痕,這樣可以幫助記憶燥坼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天氣或環境相關的成語,例如“酷熱難耐”、“寒冷刺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的天氣真燥坼,我都感覺到皮膚干燥了。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地方的氣候一年四季都很燥坼,很容易讓人感到不舒服。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人的性格有點燥坼,缺乏活力和激情,需要多參與一些活動來調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