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闡
基本解釋
(1).猶開辟;發展。《宋書·禮志一》:“又南出道狹,未議開闡,遂於東南巳地創立丘壇。”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法頌》序:“莊嚴國界,建立道場,廣行利益,開闡佛事。” 元 德異 《<壇經>序》:“﹝ 可大師 ﹞受衣紹祖,開闡正宗,三傳而至 黃梅 。”
(2).廣為開設。 唐 獨孤及 《代百官賀芝草表》:“開闡學校,尊教勸德。” 元 楊暹 《西游記》第六本第二二出:“我佛座下弟子四人……送你到于東土,開闡戒壇,大興妙法。”
(3).發揮闡述。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揣摩三古,開闡八風。” 宋 曾鞏 《<王深父文集>序》:“文集二十卷,其辭反復辨達,有所開闡。” 清 方苞 《書<陳氏集說補正>后》:“先生於諸經多開闡,茲其僅存者耳。”
成語(Idiom):開闡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ch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開拓、闡明、闡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闡是一個動詞短語,由“開”和“闡”兩個字組成。其中,“開”表示打開、開啟的意思,“闡”表示闡明、闡發的意思。開闡的基本含義是指開拓新的領域,闡明事物的真相或道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闡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開拓新的思路、闡明觀點或解釋事物的真相。它可以用在學術研究、演講、寫作等場合,也可以用于個人的思考和表達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闡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學家韓愈。他在《師說》中有一句名言:“闡幽明而開生死。”意思是闡明生死的真相。后來,人們將“開”和“闡”合并成一個詞語,就形成了現在的成語“開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演講中開闡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見解。
2. 這本書開闡了一個新的理論,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研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開闡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大門前,將門打開,向外闡明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樣,你可以將“開闡”與打開大門、闡明觀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開闡相關的成語或詞語,例如“開創”、“闡述”等。通過學習這些相關詞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開闡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簡單的語言開闡了科學原理,讓我們更容易理解。
2. 初中生:我們需要開闡自己的觀點,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
3. 高中生:在寫作文時,要能夠開闡自己的觀點,并提供相關的論據支持。
4.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開闡新的理論和觀點是非常重要的。
5. 成人:在工作中,我們需要開闡自己的想法,與同事和客戶進行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