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垂
基本解釋
見“ 馬箠 ”。
成語(Idiom):馬垂(mǎ chuí)
發音(Pronunciation):mǎ ch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體的姿態低垂,沒有精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垂是由“馬”和“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馬本身代表著力量和活力,而垂則表示下垂、低落的狀態。馬垂形容人或物體的姿態低垂,沒有精神,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和精神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垂常用于描述人的狀態或事物的形態??梢杂脕硇稳菀粋€人精神萎靡、無精打采,也可以用來形容物體低垂、失去了往日的驕傲和活力。在表達中,馬垂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人或某物的消沉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濬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濬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將領,他在戰場上表現出色,被尊稱為“馬上之寶”。然而,有一次他在一次戰斗中被敵軍擊敗,從此之后,他變得懶散無為,形容人或物體的姿態低垂,沒有精神,就被稱為“馬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馬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失敗后一蹶不振,整個人像個馬垂一樣,一點精神都沒有。
2. 這座城市曾經繁榮昌盛,如今卻變得一片馬垂,沒有了往日的活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匹馬原本活力四溢、精神煥發,但突然變得低垂無力,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和精神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精神狀態相關的成語,如:“神采奕奕”、“精神抖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小明最近有點馬垂,不像以前那么活潑了。
2. 初中生:考試沒考好的同學都有些馬垂,需要鼓勵和支持。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過程中,我曾經遇到許多困難,但我沒有馬垂,堅持努力到底。
4. 大學生:畢業后找工作的壓力讓我有時候感到有些馬垂,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