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孫
基本解釋
后代子孫;末代子孫。《逸周書·克殷》:“ 殷 末孫 受德 ,迷先 成湯 之明,侮滅神祇不祀。”《大戴禮記·少閑》:“ 禹 崩十有七世,乃有末孫 桀 即位。”《漢書·劉向傳》:“雖有 禹 湯 之德,不能訓末孫之 桀 紂 。”《后漢書·韋彪傳》:“﹝ 章帝 ﹞行至 長安 ,乃制詔 京兆 尹、 右扶風 求 蕭何 、 霍光 后。時 光 無苗裔,唯封 何 末孫 熊 為 酇侯 。”
成語(Idiom):末孫(mò sūn)
發音(Pronunciation):mò s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最后的后代,也指家族中最小的子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末孫”指家族中最后一代的后代,也可以指家族中最小的子孫。這個成語強調了家族延續的重要性,以及對家族后代的關懷和保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末孫”來形容家族中最小的子孫,或者用來表達對家族延續的重視和關注。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是家族中最后一代的后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末孫”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家族觀念。在古代,家族延續被視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末孫”成為了一個有特殊含義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末孫”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末”和“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這個家族的末孫,大家都很關心他的成長。
2. 她是這個家族的末孫,承載著家族的希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末孫”與“最小的子孫”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此外,可以想象一個家族的延續,將“末孫”與家族的重要性聯系在一起,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家族觀念的歷史和演變,以及其他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家族”、“后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家里的末孫,大家都很疼愛我。
2. 初中生:他是這個家族的末孫,將來要承擔起家族的責任。
3. 高中生:她是這個家族的末孫,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4. 大學生:作為家族的末孫,我要努力學習,為家族的榮譽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