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污名昭著(wū míng zhāo zhù)
發音(Pronunciation):wū míng zhāo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人或某事物有著非常壞的聲譽或名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污名昭著這個成語中的“污名”指的是壞名聲,不好的名聲;“昭著”指的是明顯、顯著。污名昭著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名聲極壞,無法掩蓋或隱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因為某些不良行為或事件而聲名狼藉,無法恢復名譽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組織、公司等在社會中的聲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這位官員貪污受賄,行為不端,聲名狼藉。有一天,他去參加朝會,身上穿著一件被污漬弄臟的衣服。他本想用袍子的一角遮掩,但袍子上的污漬非常明顯,無法掩蓋。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容名聲極壞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貪污受賄,污名昭著,無人愿意與他合作。
2. 這家公司因為環境破壞行為,污名昭著,受到了廣泛的譴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污名昭著”想象成一個人身上沾滿了污垢,無法掩蓋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污名昭著”相關的成語,如“聲名狼藉”、“臭名昭著”等,拓展對于負面名聲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小偷偷東西被抓住了,現在他的污名昭著。
2. 初中生:這家公司因為違法操作導致了嚴重的海洋污染,污名昭著。
3. 高中生:那位政府官員因為受賄被判刑,他的污名昭著,名譽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