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骸
成語(Idiom):病骸(bìng háo)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體生病或殘疾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病指人體生病,骸指人體的骨骼。病骸形容人體生病或殘疾,身體虛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病骸一詞多用于形容人體狀況不佳,身體虛弱,生病或殘疾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長期患病或身體狀況非常不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病骸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楊震傳》。故事中,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忠臣,他為了拯救國家,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日夜奔波勞累,最終身體垮了下來,成為了一個病骸。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有時候需要付出個人的健康和生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病骸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輕輕就成了一個病骸,真是可惜。
2. 這位老人身體虛弱,已經變成了一個病骸。
3. 雖然他是一個病骸,但他的精神依然很堅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病骸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長期生病或殘疾而變得非常虛弱,像一個只剩下骨骼的病骸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成語,例如“病入膏肓”、“臥病在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長期生病,變成了一個病骸。
2. 初中生:雖然他是一個病骸,但他依然堅持學習。
3. 高中生:她因為車禍而成了一個病骸,但她依然樂觀面對生活。
4. 大學生:他長期勞累,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病骸,我們應該關心他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