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勘
成語(Idiom):取勘(qǔ kān)
發音(Pronunciation):qǔ k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待案件或問題時,要采取審慎、認真的態度,不可草率從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取勘的“取”是指處理、辦理;“勘”是指審查、考察。取勘的含義是指對待案件或問題時要謹慎處理,不可草率從事。這個成語強調了對問題的認真態度和審慎思考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取勘常用于描述處理案件、解決問題時的態度和方法。可以用于勸告他人在處理事務時要慎重,不可草率行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取勘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岳陽樓記》。其中有一段描述了岳飛在岳陽樓上勘察戰場的情景:“取舍之間,若或極情于勇,而忽略智謀;或或極情于智謀,而忽略勇德。”這里的“取舍”就是取勘的意思,指的是在決策時要兼顧勇武和智謀,不能偏廢一方。后來,人們將“取舍”合并為“取勘”,用來形容對待問題時要審慎處理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取勘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取”和名詞“勘”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們要取勘態度,不能草率從事。
2. 領導告訴我們,要在決策時取勘,不能偏廢一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取勘的發音與“去看”進行聯想,表示在處理問題時要去看、去審查,不能草率從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取勘相關的成語,如“取長補短”、“取信于人”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取勘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在寫作業時要取勘,不能馬虎。
2. 初中生:在參加比賽前,我們要先取勘自己的實力,不能過于自信。
3. 高中生:面對高考,我們要取勘自己的復習計劃,不能盲目跟隨別人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