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庸
成語(Idiom):徵庸(zhēng yōng)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g y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徵召和庸俗,用來形容國家招募人才或者選拔官員時,不拘泥于出身和社會地位,只看重能力和才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徵庸的“徵”是指招募,徵召的意思;“庸”是指庸俗,平庸的人。徵庸成語的含義是指招募人才時,不拘泥于出身和社會地位,只看重能力和才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徵庸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國家選拔官員或者招募人才時,不以出身和社會地位為限制,而是以能力和才干為主要考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秦國的大夫李斯向秦始皇建議招募人才時,提出了“徵庸”四個字。他認為,國家應該招募人才時不問出身和社會地位,只看重他們的能力和才干。這個建議得到了秦始皇的采納,從而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徵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國家正在徵庸,不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只要有能力就有機會。
2. 這個公司徵庸時,不看學歷和工作經驗,只看重應聘者的能力和才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徵庸成語拆分成兩個部分記憶,徵召和庸俗。徵召表示招募,庸俗表示平庸的人。通過將這兩個詞語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選拔人才相關的成語,例如“競爭激烈”、“人才輩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學校要徵庸新的班干部,我要努力表現,爭取當上班長。
2. 初中生:學校舉行了徵庸活動,我報名參加了演講比賽,希望能夠被選拔為代表。
3. 高中生:我聽說大學的徵庸要求很高,我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選拔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