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甲
基本解釋
彈撥樂器所用的一種工具,裝于指端。 明 楊慎 《藝林伐山·系爪義甲》:“妓女以鹿角琢為爪,以彈箏,曰繫爪。 梁簡文帝 《箏詩》:‘停絃時繫爪,息吹治唇朱。’又曰義甲。 唐 劉言史 詩:‘迸卻玻璃義甲聲。’”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今之工琴者類不畜爪,但搊箏則繫義甲。” 清 沉雄 《古今詞話》:“義甲,彈箏所以護甲者,如假髻曰義髻,篴有義嘴,皆外也。”
成語(Idiom):義甲(yì jiǎ)
發音(Pronunciation):yì ji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義正辭嚴,言辭剛正無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甲是由“義”和“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義指正義、公正,甲指甲胄、盔甲。義甲形容言辭正當、剛正無私,表示說話做事堅持原則,不偏不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義甲常用于贊揚或描述一個人說話做事公正正直、堅守原則,不畏強權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律師、法官、政治家等職業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普通人在面對不公正的情況下堅持正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九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公子甲因為對父親的不滿而離家出走。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問他為什么離家出走,公子甲抱怨說父親對自己不公。那個人告訴公子甲,要做到義甲,就是要有正義的言辭和行為,不偏不倚。公子甲聽后深受啟發,決定回去跟父親和解。從此,義甲成為了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義甲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單個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法庭上義甲地為受害者做辯護。
2. 這位政治家以義甲的言辭為民眾爭取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戰士穿著盔甲站在正義的一邊,堅守原則,不偏不倚,來記憶義甲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正義、公正、原則等相關的成語,如“義薄云天”、“公正廉明”等,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義甲的人,不欺負同學,不說謊。
2. 初中生:在班級里,我們應該互相幫助,做一個義甲的同學。
3. 高中生:面對誘惑和壓力,我們要堅守原則,做一個義甲的人。
4.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精英,我們應該努力成為義甲的人,為社會公正和正義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