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玲
成語(Idiom):急玲(jí líng)
發音(Pronunciation):jí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情著急、焦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急玲源自于戰國時期,王質《吳越春秋·越王句踐》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越王句踐被吳國圍困,情況十分危急。他下令將寶劍打磨得發出清脆的聲音,然后故意悠閑地坐在那里吃飯。這樣一來,圍困他的吳國將領聽到聲音后,以為越王并不在乎自己的處境,反而心情愉快,從而松懈了警惕。最終,越王趁機發動反擊,成功突圍。因此,急玲成為形容人在危急關頭裝作悠閑,以掩蓋內心的焦慮和急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急玲一詞常用于形容人在關鍵時刻故意裝作鎮定從容,實際上內心卻非常焦慮和急切的狀態。可以用于描述考試前的緊張情緒、面試前的壓力、比賽前的緊張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急玲的故事源于戰國時期的越王句踐。越王句踐被吳國圍困時,他利用急玲的策略成功突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急玲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考試前,他雖然表現得很急玲,但實際上他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了。
2. 面對困難,他總是能保持急玲的態度,從容應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急玲”與越王句踐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越王在危急關頭裝作悠閑的樣子,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戰國時期的歷史,以及其他與急玲類似的成語,如“裝聾作啞”、“故作鎮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前,我雖然急玲,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比賽前,隊友們都急玲不安,但我告訴他們只要發揮出最好的水平,就沒有什么好怕的。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盡量保持急玲的狀態,不讓自己被焦慮和緊張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