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黜
成語(Idiom):謫黜 (zhé chù)
發音(Pronunciation):zhé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被貶謫或被革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謫黜是指被貶謫或被革職,失去原有的職位和地位。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官員或權力人士因為犯錯或行為不當而被迫離職或降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謫黜這個成語可以用在描述政治、職場或社會等方面的情境中。比如,當一個官員因為腐敗行為被罷免職務時,可以說他被謫黜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謫黜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如果一個官員犯了錯或犯了法,他可能會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失去原有的地位和權力。這種貶謫被稱為謫黜,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謫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謫和黜分別代表著貶謫和革職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貪污受賄被謫黜到了一個偏遠的地方。
2. 這位總經理因為管理不善被謫黜,公司決定換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謫黜與“走火入魔”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因為犯錯而被趕出了原來的位置,就好像他的行為走火入魔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權力和職務相關的成語,例如“革職”、“貶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生氣地說:“你總是不好好做作業,如果再這樣下去,你會被謫黜到最后一名的!”
2. 中學生(13-18歲):他因為考試作弊被發現,被學校謫黜到了一個沒有人認識的班級。
3. 大學生(19-22歲):他因為在社團中的不當行為被謫黜,失去了社團干部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