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吟伏吟
基本解釋
古時術數的迷信說法。以人的生辰八字,附會人事,推算吉兇禍福及婚姻成敗。謂木星與太陽相對為反吟,木星壓太陽為伏吟。參閱 明 萬民英 ( 育吾山人 )《三命通會六·總論歲運》。
成語(Idiom):反吟伏吟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yín fú y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說話或者寫文章時反復琢磨,遲遲不肯吐露真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吟伏吟形容人在說話或寫文章時,遲遲不肯表達真實的想法或情感,經過反復思考和琢磨,不輕易表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情感時,經過深思熟慮,不輕易表露出來。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說話拖沓、遲疑不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呂氏春秋·諫逆》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齊國有位大臣叫呂不韋,他非常聰明,但是因為有時候過于猶豫不決,不敢直言,所以被人們稱為“反吟伏吟”。這個成語就是從他的名字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相同的動詞“吟”組成,中間加上一個反義詞“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反吟伏吟了很久,最后還是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2. 她在寫作文的時候總是反吟伏吟,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反吟伏吟”拆分成“反吟”和“伏吟”,其中“反吟”可以理解為反復思考,“伏吟”可以理解為不輕易表露。通過拆分理解和反復記憶,有助于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其他與表達方式、溝通等相關的成語,例如“有口難言”、“含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在作文時總是反吟伏吟,不敢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
中學生(13-18歲):面對老師的提問,他反吟伏吟地回答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
大學生及以上:在辯論中,他總是反吟伏吟,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