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骨剝髓造句
成語(Idiom):敲骨剝髓
發音(Pronunciation):qiāo gǔ bō s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人或事物進行深入剖析,徹底揭露內部真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敲骨剝髓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由“敲骨”和“剝髓”兩個詞組成。敲骨指的是敲擊骨頭,剝髓指的是剝去骨髓。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對人或事物進行深入剖析的過程,就像是將骨頭敲開,剝去骨髓一樣,徹底揭露內部的真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問題、事件或人的分析研究十分深入徹底,沒有遺漏任何細節,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和內在原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敲骨剝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當時,主父偃因為犯罪被判處鞭笞三百下,并被剝去骨髓,以示懲罰。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對人或事物進行深入剖析的過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敲骨剝髓是一個動賓短語,其中“敲骨”是動詞短語,表示進行深入剖析的動作,“剝髓”是賓語短語,表示被剝去骨髓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敲骨剝髓的研究,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
2. 這本書對歷史事件進行了敲骨剝髓的揭示,讓人對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錘子敲擊骨頭,然后剝去骨髓,揭示出骨頭內部的真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剖腹藏珠”、“剖析”等,來擴展對深入剖析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敲骨剝髓地分析問題,找到了正確答案。
初中生:在寫作文時,我喜歡用敲骨剝髓的方式來剖析問題。
高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對這個實驗進行敲骨剝髓的研究,以便找出潛在問題。
大學生:在研究領域,敲骨剝髓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成人:在工作中,我們需要敲骨剝髓地分析問題,才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精品推薦
- 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10℃
- 文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1/20℃
- 吐魯番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臺北市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7/24℃
- 中衛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4-5級,氣溫:29/15℃
- 新市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0/10℃
- 漳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1℃
- 治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氣溫:19/0℃
- 臨高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4℃
- 海南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