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牧之地造句
成語(Idiom):不牧之地
發音(Pronunciation):bù mù zhī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人經營或管理的地方,比喻沒有人管束或管理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不牧之地”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初,始皇之為秦,東并天下,西戎百姓,南取百越,北收四夷,定蜀漢,置云中于函谷,而南取百越,北收四夷,定蜀漢,置云中于函谷,而南取百越,北收四夷,定蜀漢,置云中于函谷,而南取百越,北收四夷,定蜀漢,置云中于函谷。”意思是秦始皇初建立秦朝時,東邊與天下諸國接壤,西邊與羌族百姓接壤,南邊征服百越族,北邊收復四夷,統一蜀漢,將軍云中設在函谷。其中,“不牧之地”指的是函谷地,因為當時函谷地是邊塞之地,沒有人居住,所以被稱為“不牧之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沒有人管束或管理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荒涼、荒蕪、無人居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修筑長城、修建阿房宮的時期。當時,函谷關位于邊塞之地,沒有人居住,被稱為“不牧之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不牧”和“之地”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人跡罕至,真是個不牧之地。
2. 這片廢棄的土地已經成了不牧之地,沒有人愿意來開發。
3. 這個城市的貧民區已經變成了不牧之地,治安非常混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不牧之地”聯想成一個沒有人管束的荒涼地方,類似于一片沒有人照顧的牧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秦始皇統一六國、修筑長城、修建阿房宮等歷史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個廢棄的公園已經變成了不牧之地,沒有人愿意來玩了。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某個角落已經成了不牧之地,治安很亂。
高中生:他的心已經變成了不牧之地,沒有人能夠觸及。
大學生:這片農村地區已經變成了不牧之地,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
精品推薦
- 墨玉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3℃
- 拜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
- 響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16℃
- 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10℃
- 澤州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南風,風力:<3級,氣溫:22/13℃
- 烏爾禾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級,氣溫:22/13℃
- 涇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21℃
- 香港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2/28℃
- 塔什庫爾干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3/2℃
- 瑪多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雨夾雪,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4級,氣溫: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