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發燒發熱偏方一: 蒼術9g,厚樸9g,茯苓12g,半夏6g,橘皮6g,生姜6片,甘草6g,大棗6枚,白薇12g。 以250ml水煎,水開后1~2分鐘,即傾出藥汁約150ml,稍涼卻頻頻灌服,服完為度。一劑未瘥,可繼服第2劑,服藥后著厚衣被覆之,并用熱稀粥調養。 6個月~1歲的小兒在生理方面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機體的物質和功能均未發育完善。《溫病條辨·解兒難》云:“臟腑薄,藩籬疏,易于傳變;肌膚嫩,神氣怯,易于感觸。”故現在總結小兒的生理特點為:“稚陰稚陽之體”;這一生理特點說明了嬰幼兒體質嫩弱,御邪能力差,不僅易被外感、內傷等病因所襲而致病,發病率高;而且一旦發病之后,變化多端且傳變迅速。 平陳湯可治療營衛不和的表虛癥,可調理脾胃,健脾化痰,小兒外感多由于過食膏梁厚味變生積食濁痰而致。嬰幼兒臟腑柔弱,易受外邪侵襲而發病,發病后,極易表現為脾胃受癥,納差乏力,或表現為腹脹等中焦運化失調的見證,因而切合平陳湯的主治病機。 加上內清臟腑熱的白薇,白薇味微苦,性寒,主入陽明經能涼血清熱,益胃生津,是治溫熱病的良藥。配伍應用可起到預防病邪深入營血分,達到截斷扭轉之功。本方用量輕巧,味道清淡易于被嬰兒接受,療效顯著,經濟節剩值得向大家推薦并推廣。 發燒發熱偏方二: 麻黃15g,桂枝20g,杏仁10g,炙甘草6g,細辛6g。 用砂罐煎藥,連續煎3次,每次煎20分鐘,根據個體差異,每次服100~150ml,每日3次。 如患者有惡心、脘腹脹痛的癥狀,加砂仁、白術、半夏、茯苓、陳皮、枳殼;如患者有乏力、倦怠的癥狀,加黃芪、黨參。中藥2劑為1個療程。 麻黃有發汗解表、平喘功效,汗出體溫下降,桂枝辛溫解表制約麻黃發汗過猛,杏仁助麻黃平喘,炙甘草調和諸藥,細辛通徹表里,外解表寒,內散里寒。因此,麻黃湯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以達到汗出體溫下降之功效。單純用西藥治療,有一少部分感冒患者藥費需幾百元,甚至幾千元,少數個別患者上萬元;因此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勢在必行,有待各位學者的進一步探討。臨床觀察表明:麻黃桂枝湯可以治療高熱,且療效顯著。 溫馨提示: 為您提供最新偏方咨詢,想了解更多精彩的偏方文章,請點擊返回偏方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