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在過去傳統的觀念中,進補只是冬天之事,秋季進補是沒有必要的。其實不然,秋季適當進補,不僅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而且也為抵御寒冬的侵襲奠定了物質基矗
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傷肺,有些人常會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帶血、氣喘胸痛等病癥。因此,秋燥時節須防傷肺,其方法除了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外,還可適當運用食物來調理身體。
為何秋季需進補?因為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消耗大,而進食較少,體內的營養物質相對弱了,故有體重減輕、倦怠乏力、食欲減弱等體虛癥狀,此時調補一下身體是很有必要的。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原則,秋季進補主要分為以下兩步。
第1步,先調理脾胃。大家知道,經歷了漫長酷熱的夏季,人們由于頻食冷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故秋涼伊始勿貿然進補。如果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于疲弱狀態的消化器官一下子不能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特別是體虛之人,脾胃功能必然減弱,飲食消化尚且不及,驟用補藥或補品,勢必難以消化吸收。所引,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瘦肉、禽蛋以及山藥、紅棗、蓮藕、蓮子等。此外,奶制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量多吃。
第2步,宜潤肺滋陰。隨著秋季氣候一天比一天涼爽,空氣也變得越來越干燥,對肺的侵害也一天比一天嚴重。中醫認為:“秋季干燥,上逆而咳多為痿厥。”故中秋節以后進補以滋補潤肺為主。芝麻具有滋陰潤燥之功。具有滋陰潤燥作用的食物還有很多,如百合、梨子、木耳、蜂蜜、蘿卜、甘蔗及大部分蔬菜。秋令果品中,尤以梨為最佳,其性甘涼,具有潤肺、止渴、養陰,潤燥、化痰、通便之功效。此外,蓮藕、蓮子、菱角等也有清除燥熱的作用。中醫認為,涼爽的秋天使人胃口大開,而此時進食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隨意,仍應以潤燥為前提,不宜大魚大肉過分滋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