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時下正值隆冬,為了抵御嚴寒,人們常常喜歡食用蔥、姜、蒜、羊肉等一些辛熱的食物,來幫助驅除體內的寒氣。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補陽,會導致體內陽氣過盛,產生內熱,發生牙痛、咽痛、口臭、口舌生瘡、大便干燥等一系列上火癥狀。記者目前采訪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嚴季瀾時了解到,其實冬季不僅需要補陽御寒,而且更需要養陰生津。我國古代醫書《黃帝內經》關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論述,是中醫養生學理論的重要原則。清代醫學家張志聰認為,春夏季節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盛于外而虛于內,所以應當養其內虛之陽;秋冬自然界和人體的陰氣盛于外而虛于內,所以應當養其內虛之陰。因此,調補人體內的陰虛,正是冬季養生的重點。嚴教授介紹,古代的中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過程中,發現能將藥物和食物根據作用和性質不同,歸納為五昧,即酸苦甘辛咸,人體的氣血津液又需要藥食的五味來滋養,五味與五臟各有其親和性及對應關系,不同味道的藥物對疾病能夠產生不同的治療作用。根據酸、苦、甘、辛、成五種不同的藥味,與肝、心、脾、肺、腎不同臟腑的對應關系,來對臟腑進行調補。例如酸味與肝相對應,適當地進食酸味食物就可以補肝。個人可以分別從各個臟腑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不同的藥物與食物相結合,選擇制成不同的藥粥食用,采用食療法來補臟腑之陰。酸補肝陰肝陰虛的癥狀:眩暈、雙目干澀、咽干、手腳心發熱、潮熱盜汗。平時多食具有酸性藥味的食物如牛奶、番茄、赤小豆、柚子、李子、山楂、葡萄等。另外,還可食用益肝養陰粥:將熟地、何首烏、沙參各10克,桑椹、枸杞子各6克,白菊花3克,洗凈后加水煎煮15分鐘后過濾去渣。將豬肝250克切碎,加生姜、蔥、鹽、雞蛋清、味精、胡椒等各適量調味,用油炒熟備用。在藥汁中加入粳米100克,煮至半熟時,倒入炒好的豬肝末,共同煮至粥熟時即可食用,具有養護肝陰、清肝明目作用。苦能補心陰心陰虛癥狀:心悸、煩躁、失眠多夢、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具有苦性藥味的食物有苦瓜、萵苣、薤白等。另外,還可經常食用竹葉卷心粥:生地15克,麥冬、竹葉卷心各6克,洗凈后加入清水煎煮15分鐘后去渣取汁,加入洗凈的綠豆、粳米各50克,白菜心2個,煮成粥服用(白菜心在粥成前加入略煮即可)可養陰生津、清熱除煩。甘昧補脾胃陰脾胃陰虛癥狀:胃脘部灼熱隱痛、饑不欲食、干嘔等。甘性藥味的食物有糯米、小麥、高梁、玉米、土豆、蓮藕、木耳、兔肉、糖等。還可經常食用陽春白雪糕:白茯苓、淮山藥、芡實仁、蓮子肉各100克,粳米、糯米各250克,全部粉碎成細粉,加適量水,以及白糖150克拌勻,揉成小團,在蒸籠中蒸熟后,即可食用。也可以將以上原料做成藥粥食用。茯苓、蓮子肉健脾養胃,山藥、芡實補養津液,粳米、糯米保護脾胃。辛味補肺陰肺陰虛的表現為干咳、痰少發粘、盜汗、消瘦、聲音嘶啞等。具有辛性藥味的食物有韭菜、芥菜、芫荽、蔥、姜、蒜、胡椒、桂皮、酒、辣椒、金橘等。還可食用百合黃精粥:杏仁、黃精、玄參、桔梗各10克,洗凈之后加水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百合、銀耳各15克,用水發好后洗凈。在藥汁中加入粳米100克,加入百合、銀耳,煮成粥食用,具有養陰潤肺功效。威昧補腎陰腎陰虛癥狀:腰膝酸痛、眩暈耳鳴、精神疲乏、失眠健忘、齒發脫落、遺精、盜汗、大便干燥等。具有咸性藥味的食物有紫菜、海帶、狗肉、醬等。可經常食用補腎粥:龜板、懷牛膝各15克,熟地、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各10克,洗凈之后用水煎煮15分鐘,去渣取藥汁,加入山藥15克、粳米50克,煮成藥粥食用,可以補益腎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