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y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生姜草魚湯健脾胃抗感冒在感冒流行的季節(jié),由于藥物往往對兒童會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很多家長都不愿給孩子吃藥治療。為此,中華中醫(yī)藥兒科學會副會長、國家名中醫(yī)、遼寧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教授郭振武和國家高級公共營養(yǎng)師李詠為家長們推薦了一些食療方,不但口感好,而且對感冒的治療頗有效。生姜草魚湯材料:生姜25克,草魚(青魚)肉片150克,米酒100毫升。做法: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魚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燉約30分鐘,加鹽調味。服法:趁熱食用,臥床蓋被取微汗,日2次。功效:用于感冒的治療。姜蔥粥材料:蔥白、生姜各15克,糯米100克,食醋30毫升。做法:先將糯米煮成粥,加入生姜、蔥白,煮5分鐘,再加食醋,立即起鍋趁熱服用。服法:服后上床覆被取汗。可每日早晚各服1次,連服3天,感冒可愈。姜蒜檸檬酒材料:生姜100克,大蒜400克,檸檬3~4個,蜂蜜70毫升,酒800毫升。做法:大蒜去皮蒸5分鐘后切片,檸檬去皮切片,生姜切片,與蜂蜜共浸泡至酒中。服法:3月后過濾可飲用。功效:用于感冒的治療。白菜根蔥湯材料:白菜根3個,大蔥(連須)7根,糖少許。做法:白菜根剁碎,大蔥切細,合煎,加少許糖。服法:熱服,取汗。功效:用于感冒的治療。紫蘇粥材料:紫蘇葉6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做法:先將粳米常法煮粥。再用適量水另煎紫蘇葉,煮沸1分鐘,去渣取汁,調入粥內,加糖適量。服法:趁熱服,服后微出汗。功效:紫蘇葉辛溫,有散寒解表、行氣寬中的功效。藥理研究,紫蘇葉能擴張毛細血管,刺激汗腺分泌而發(fā)汗,其浸液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為揮發(fā)油、精氨酸等。與粳米同用,有健胃扶正的協(xié)同作用。山楂銀花湯材料:干山楂片15克,銀花(即金銀花)30克,蜂蜜4匙,水適量。做法:將山楂片洗凈,去核,放入沙鍋中,加水煮開,改用文火煨,加入銀花,共燉10分鐘;加入蜂蜜,調勻即可,去渣飲汁。功效:汁味甜酸適口。山楂有破氣散瘀之功,銀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薏米扁豆粥制法:以薏米及扁豆各半碗煮成粥,每天早晚餐各喝一碗。功效:薏米扁豆可強健脾胃去濕氣,能促進腸胃吸收,還可加強體力以對抗感冒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