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腳氣是因為真菌感染引起的,而腳氣的反復發作則是因為潛伏真菌沒有鏟除。所謂潛伏真菌,指的是:真菌在侵害皮膚的同時,也在皮膚中大量滋生、繁殖,并潛伏在皮膚內部和角質層中,即使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也不會死亡,而是處于蟄伏狀態。一旦遇到了溫暖、濕潤的外界環境條件,真菌就會恢復活性,重新出來作亂。
時臨夏季,正是腳氣病的高發期。
干腳氣
干腳氣指腳氣之足膝不腫者。因素體陰虛內熱,濕熱、風毒之邪從熱化,傷及營血,筋脈失養,證見足脛無力,麻木酸痛,攣急,腳不腫而日見枯瘦,飲食減少,小便熱赤,舌紅,脈弦數等。
治療:治宜宣壅化溫,和營清熱,用加味蒼柏散或生干地黃丸等方。
濕腳氣
濕腳氣為腳氣病之一。指腳膝浮腫之腳氣玻水濕之邪感受于下,經絡不得宣通而致玻證見足脛腫、麻木而重,腿膝軟弱,小便不利,脈濡緩,苔白膩;或有在脛前生臁瘡者。
通治法:治宜宣壅逐濕為大法,用雞鳴散加減,或選用除濕湯、檳榔散、加味二妙丸加減。濕熱偏勝者,證見口渴溺赤,脈濡數、苔黃膩,治以宣通清利化濕法,用防己飲加減。
濕腳氣的辨證分治
濕腳氣當以清熱利濕、溫陽散寒、解毒殺蟲、止癢止痛為治則。常見有三證:濕熱腳氣、寒濕腳氣、淤血寒毒。
1、濕熱腳氣證:主要癥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或浸淫流黃水,或紅腫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紅,苔黃,脈沉或無變化。其治當清熱燥濕,溫化止癢。可選用苦參礬石湯,既可內服又可外洗。
2、寒濕腳氣證:主要癥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或浸淫黃水,或麻木冷痛,或潰爛蛻皮,手足不溫,甚至腳趾腫脹,舌淡,苔白,脈沉。病變證機是寒濕浸淫,肆虐肌膚營衛,導致肌膚既不得氣血所榮又被寒濕所肆虐,以此而變生為寒濕腳氣病理病證。其治當散寒除濕,溫化止癢。可選用雞鳴散,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證:主要癥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濕糜爛,瘙癢,疼痛,或浸淫流膿血水,腳趾顏色暗紫,或癢痛,或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質暗,苔薄,脈沉。病變證機是淤血內阻,淤血與寒毒相結而浸淫肆虐,以此而變生為淤血寒毒病理病證。其治當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選用桂苓烏頭湯,本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內服方劑:可選龍膽肝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處方,可選用中成藥如:龍膽瀉肝丸、雙黃連口服液等。
外用方劑:足癬粉、六一散加明礬粉、二礬湯、皮膚外洗二方或蘇蒲洗方、藿黃浸劑、鵝掌風浸泡方、苦礬洗滌劑、清濕殺蟲方等,也可選用各種癬藥水外搽,如寶島癬水、復方土槿皮酊、普癬水等。
雙黃連口服液清熱解毒,可內服治療腳氣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