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姚某,女,52歲,2005年6月16日初診。周身瘙癢,抓后起大小不一條狀團塊,呈淡紅色,時起時消,已年半。息斯敏、敏迪、激素、鈣劑、維生素C、賽庚啶、苯海拉明等注射,內服多次,外用數種激素類霜、膏、洗劑,但上述皮損仍未治愈,反復再現。無口渴,二便可,肢體倦怠乏力,頭暈心悸,面色少華,納差,失眠多夢。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診斷:蕁麻疹。 辨證:病程較久,心脾兩虛,兼感風侵所致。 治則:補益心脾,佐以疏風止癢。 處方:黨參30g,白術12g,茯苓10g,黃芪30g,當歸15g,白芍20g,阿膠10g(烊化),龍眼肉12g,遠志10g,炒棗仁10g,防風9g,白蒺藜9g,僵蠶9g,大棗4枚,水煎服,日一劑。 2診:服藥9劑后,淡紅色丘疹團塊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癢感隨之減輕,肢體明顯有力,面色轉潤,睡眠正常,納食增加。原方中去阿膠、炒棗仁,防風、白蒺藜、僵蠶易為6g,續服6劑后,諸癥全消。 按本例遷延年余,感癢搔抓后即現淡紅色丘疹團塊,用西藥常規療法獲效不著。據肢體倦怠乏力,面色少華,心悸頭暈,失眠多夢等癥,辨屬心脾兩虛,膚失濡養,感受風侵所發,因而取黨參、白術、茯苓、黃芪、龍眼肉、當歸、白芍、阿膠、大棗補益心脾,益氣養血;遠志、炒棗仁安神催眠;伍入防風、白蒺藜、僵蠶疏風止癢。因藥證相符,而收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