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龍膽瀉肝湯首載李東垣《蘭室秘藏》由龍膽草、本通、車前子、生地、柴胡、澤瀉、當歸組成,經后世醫家的不斷衍化,至清代王昂《醫方集解》收載該方時增加了黃芩、梔子、甘草而臻成熟。
本方是臨床常用方劑,具有清肝瀉火、除肝經濕熱的作用,主治肝膽實火或肝經濕熱之證,由其對于婦科疾病中的因濕熱下注所造成的陰癢,陰腫之癥由較好的效果。本人在從事中醫30多年中,屢次使用此方加減并配合外治法治療婦科陰癢陰腫癥。
陰癢因脾虛濕蘊,肝經郁熱挾濕下注,損傷任帶二脈;或感染蟲毒,蟲蝕陰中導致,故徐春甫云:“婦人陰癢多屬蟲蝕所為,始因濕熱不已”,治以龍膽瀉肝湯以清利濕熱取效。
「出處」:《醫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
「主治」:肝膽實火上擾,癥見頭疼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或濕熱下注,癥見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淋濁,婦女濕熱帶下等。(本方常用于頑固性偏頭疼、頭部濕疹、高血壓、急性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外耳道癤腫、鼻炎、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膽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統炎癥、帶狀皰疹、急性盆腔炎、急性膀胱炎、外陰炎、尿道炎、腹股溝淋巴結炎、睪丸炎和急性腎盂腎炎等屬肝經實火、濕熱者。)
「用法」:作水劑煎服,根據病情輕重決定用藥劑量。也可制成丸劑,每服6-9克,日二次,溫開水送下。
「禁忌」:本方藥物多為苦寒之性,內服每易有傷脾胃,故對脾胃虛寒和陰虛陽亢之證,或多服、久服皆非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