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基達
屠基達 -人物介紹
屠基達(1927.12.11-2011.2.16),中國工程院院士,飛機設計專家。195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工業公司高級工程師,曾任總工程師、飛機總設計師,現任高級顧問、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
2011年2月16日11時05分屠基達在深圳市第六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4歲。

工作經歷
1951年,屠基達大學畢業時,正好航空工業局在沈陽成立,于是他便成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屆國家分配到哈爾濱飛機廠技術科的大學生。初創時期的航空工業,主要任務是修理朝鮮戰場上受損的飛機。由于工作成績突出,1954年5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被工廠推薦當選為哈爾濱市的勞動模范。28歲的屠基達被任命為廠設計科科長。1955年下半年,代號為40號的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開始試修,屠基達主持了復制和消化全套該機圖紙,一年后試修成功。
1956年初,航空工業局決定在沈陽飛機廠建立飛機設計室,開始自行設計飛機,在飛機設計領域開始嶄露頭角的屠基達于1956年底被指名調往飛機設計室,擔任機身組組長。
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的飛行員沒有一個不熟悉自己飛行事業起步的搖籃———初教6飛機,而屠基達就是初教6飛機的主要設計者之一。1958年初,屠基達在沈陽飛機廠工作,和林家驊受命擔任初教6飛機主管設計師。初教6是中國設計人員自行設計成功并投入批量生產的第一個機種。在保證飛機強度的前提下,他提出為減輕每克重量而奮斗,首創了小飛機全鋁合金半硬殼結構設計。初教6從設計第一張工作圖紙到第一架原型機上天,只花了72天時間。1958年8月27日,全身噴著紅漆,中間有一條閃電圖案的第一架初教6飛機平穩地飛上了藍天。1979年,初教-6作為新中國第一個成功的自行設計飛機,獲國家質量金獎,并連續生產2000多架,成為當時中國飛行員最為熟悉的飛機。飛機在試飛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最主要的是發動機性能不好,與其配套的螺旋槳不能變距,造成很多機動動作無法完成。后換裝蘇制發動機,修改機頭設計,排除飛行中出現的四大故障,終于達到了設計要求,1961年,經中國國家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準投入成批生產,并連續生產30多年共計2000多架,成了中國飛行員飛行事業的搖藍。
1960年,他又被調往當時的成都飛機廠。1965年初,殲教-5的研制任務正式下達,屠基達擔當重任,不僅主持設計同時兼任飛機試制領導小組副組長。屠基達提出了設計總的指導思想是,在滿足教練任務的前提下,盡可能的省,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在殲-5甲飛機首飛上天一年半后,1966年5月8日,中國第一種改型教練機殲教-5在成都首飛上天。殲教-5最終以它良好穩定的性能,連續生產20多年,共生產了1000多架,成為中國空海軍、航校的主要教練機;成為空軍八一表演隊專用機;成為中國主要出口機,先后出口援外10個國家。1984年,殲教-5編隊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1969年末,屠基達再次掛帥上陣,挑起處理一期殲-7改進改型重擔。針對飛機質量的問題,他指出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終作出了對殲-7繼續改進的結論。之后,經葉劍英副主席聽取匯報后決定,將原來的6項改進項目改為3項,更名為殲-7I型,重新試制。殲-7I于1973年試制成功,1975年4月設計定型。經改進的殲-7飛機,加強了火力攻擊,提高了命中概率,飛行加速性和進氣效率均有提高,有效推力增大。為了進一步挖掘飛機潛力,改善戰術技術性能,國務院、中央軍委在殲-7I定型的同時,提出了進一步改進的要求。殲-7II型改進項目中,當屬彈射救生的改進最有風險,最具壓力。原因是,殲-7飛機彈射機構太復雜,15把鎖需在1.5秒內按程序做完17個動作,容易出故障。屠基達主持了殲-7救生系統的大改,方案是將帶蓋彈射改為敞開彈射;艙蓋改為固定風檔;將防彈玻璃改為后折返的艙蓋,實現零高度小速度下安全救生的目的。方案眾采殲-6、強-5所長,又保存了殲-7座椅的特點。
屠基達堅持大改方案,考慮的是要對飛行員的生命負責,整個研制過程,光試驗件就用了17臺座椅、3個風檔和9個座艙蓋。在經過300多次試驗后,終于在1979年隨殲-7II飛機一起被批準定型。改進后的救生裝置在國內外使用過程中多次彈射救生均獲成功,1985年,火箭彈射救生裝備獲國家金質獎。
殲-7的改進改型,顯示了屠基達作為一個杰出飛機設計師的堅持科學精神的智慧、敢于打破舊則的膽略、不畏風險的膽識。歷史將屠基達的名字永遠和殲-7系列飛機的改進改型聯系在一起,寫進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史冊。
殲-7M飛機在第一個出口合同之后,從1987年起,又開創了向其他幾個國家改型出口的途徑,成為中國唯一在國際軍機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飛機。殲-7從I型、II型到通過出口發展到M型,前后共達30多項改進,仿制色彩漸漸消失,創新色彩日漸突出。1985年殲-7M型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又榮獲國家首枚大型復雜武器裝備金質獎,成為中國最好的輕型殲擊機。
1984年至1993年間,屠基達還主持了殲-7CP、佩刀Ⅱ、超七的國際合作設計,為超七項目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航成飛民機公司總經理陳良駒看來,屠基達算得上新中國航空工業飛機設計事業的拓荒者,要是沒有他這樣的前輩,梟龍飛機的前身———超七早就夭折了。
1986年,屠基達成為航空工業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1991年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1月18日,屠基達榮獲中國航空工業個人最高榮譽———“航空金獎”;
1995年5月,屠基達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陳良駒的印象中,屠基達雖然是公司高級顧問、總工程師,但他長期在工廠第一線從事飛機設計的技術工作,而這樣扎根在工廠的院士是不多的。屠基達一生堅持和實踐著實際經驗與書本知識相結合,根據其生平事跡編撰的《難得幾次飛》和《淡墨集》兩本書,也是研究我國航空業發展的重要史料。
在屠基達辦公室最顯眼的位置上,擺放著兩架客機模型。他曾多次告誡同事:中國航空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生產軍用飛機,民用飛機的自主研發同樣重要。從2003年開始,屠基達和同事們一直在呼吁發展民用飛機項目。
作為著名的飛機設計師,屠基達和飛機打了一輩子交道,春節前還在成飛公司上班,為各種產品的開發建言獻策。放假后,老人趕赴深圳和家人過年。沒想到,一次意外的跌倒后,屠老住進了深圳市第六人民醫院,并于前日上午11時05分去世,中國航空業痛失一位開拓者。
立志航空報國1年9個月設計出殲教1
1927年12月11日,屠基達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市。幼年的他,目睹日本飛機在中國天空“大搖大擺”地飛過。這“永生難忘的”記憶,決定了屠基達立志投身航空事業來救國的理想。1946年,屠基達考入交通大學航空系,1951年畢業后被分配到哈爾濱飛機廠工作。
1956年,在飛機設計領域開始嶄露頭角的屠基達被指名調往沈陽飛機廠飛機設計室,擔任機身組組長。他承擔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機身的設計,僅僅1年9個月的時間,1958年7月26日,殲教1首飛成功。
而立之年出彩72天初教6從紙上飛天
作為飛行事業的搖籃機初教6,被每一個中國飛行員所熟悉。屠基達就是初教6的設計師。1958年初,屠基達和林家驊受命擔任初教6飛機主管設計師。在保證飛機強度的前提下,屠基達提出了“為減輕每克重量而奮斗”。初教6從設計第一張工作圖紙到第一架原型機上天,總共只用了72天。1979年初教6作為新中國第一個自行設計成功并投入生產的第一個機種,獲得國家質量金獎,現已生產交付了2000多架。
1960年舉家入川設計出“成飛發家機”
1960年,因搞導彈,屠基達被調入正在建設中的成都飛機廠,后擔任全天候殲擊機殲5甲飛機主任設計師。
殲5甲沒有設計圖紙和技術資料,只有兩架實物飛機以及全套殲5圖紙和工裝。在三年困難時期,屠基達率領一批平均年齡只有24歲的設計隊伍艱苦奮斗。1964年11月11日,國內第一個測繪設計的飛機殲5甲首飛上天。時任三機部部長的孫志遠曾高興地贊譽:“殲5甲是成都飛機廠的發家機。”
最終,殲教5以它良好穩定的性能,連續生產20多年,共生產了1000多架,至今已培養15000余名飛行學員,成為我國航校的主要教練機和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首用表演機,并出口援外10多個國家。
晉級“殲七之父”改進“跑得快的近視眼”
“殲7是跑得快的近視眼。”這句早期殲7飛機的飛行員的戲言,曾是“殲7”長達幾十年的頑疾。1969年末,殲7改型任務由沈陽轉交給了成都飛機廠,屠基達再次掛帥上陣。
改進的殲7Ⅰ型飛機在1973年試制成功,1975年4月設計定型。屠基達又主持了含救生系統大改的殲7Ⅱ型飛機,改進后的救生裝置在國內外使用過程中,多次彈射救生均獲成功。殲7從I型、II型到通過出口發展到M型,前后共達30多項改進,創新色彩日漸突出。
從1987年起,集殲7所有改進成果之大成的殲7M,又開創了向其他幾個國家改型出口的途徑,成為我國唯一在國際軍機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飛機。歷史將屠基達的名字永遠和殲7系列飛機的改進改型聯系在一起,這位“殲七之父”被永遠地寫進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史冊。
他一生堅守自己的理想
今年春節前,屠基達還在成飛公司工作。沒有想到赴深圳與家人過年的一別,一次意外的跌倒,對于成都的同事和好友,竟成了永別。屠基達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藹樂觀的生活狀態,深深影響著中航工業一代又一代的職工。
翻開屠基達親自編寫的飛行設計記事文集《難得幾次飛》,首頁一行小詩映入眼簾:人世稀能百,難得幾次飛,豈能不敬業,風雨并言微。
“我與屠老之間的三課之緣,讓我們青年航空人將其奉為一生之師。”成飛公司技術中心總體主管設計師張小波回憶說,屠老在與大家一起散步途中說過的話讓自己終身難忘:“設計師筆下有黃金,也有人命,每一個小錯誤的代價都可能損失成千上萬的國家資金,甚至是飛行員寶貴的生命。因此,每一個飛機工程師都應該深刻理解并踐行按費用設計飛機的理念。干技術,就應該耐得住寂寞,要沉下去,堅守自己的理想。”
主要貢獻
1、長期在第一線從事飛機設計技術工作,做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填補中國國內空白的工程技術工作。1957年獨創性地設計成功中國首架兩側進氣下單翼傳力的機身結構,此后,出色完成初教六國內首創小飛機全鋁合金半硬殼結構設計。成功主持中國第一次飛機測繪設計。
2、主持中國第一項與西方軍工合作,成功引進英國航空電子設備改裝殲擊機并使中國軍用飛機進入國際市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著有《軍用飛機的安全性設計》等。
3、在主持設計成功的飛機中,有兩個機型獲全國科學大會獎,有兩個機型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有三個機型(系統)獲國家金質獎,涉及飛機總量達數千架。為航空科技進步、為空、海軍裝備和國民經濟發展、為軍用飛機出口創匯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1954年當選為哈爾濱市勞動模范。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6年獲“航空工業部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稱號。1991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因為航空工業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榮獲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個人最高榮譽獎“航空金獎”。
網友關注
- 弗里德·穆拉德
- 王永珀
- 宋佃濤
- 黃秋爽
- 瑪聯
- 蔡喜宏
- 王克楠
- 陳珊妮
- 克里斯-穆林
- 黃明志
- sputea
- 王建宙
- 王振堂
- 蒂姆-蒂博
- 曹廷炳
- 李春江
- 季克良
- 楊佳欣
- 馬頔
- 張宗益
- 李永波
- 永井謙佑
- 李德林
- 紅粉寶寶
- 王美莼
- 梅璇婷
- 游樂晨
- 黃詩陽
- 蘇偉
- 王儀涵
- 田亮
- 本-戈登
- 顧春芳
- 梅拉赫
- 鐵頭男
- 陳浩杰
- 焦寶華
- 跑車女警
- 林志穎弟弟
- 陳小予
- 王源
- 張杰
- 薛嘉麟
- 喊話哥
- 白歆惠
- 張藝興
- 史鴻飛
- 李恩熙
- 哈蘇妹
- 瑞恩·鄧恩
- 申思
- 朱克
- 圖里亞夫
- 陳雨昂
- 金雅俊
- 長裙哥
- 杰米·韋利特
- 王風
- 周璐璐
- 羅玉通
- 吳嘉龍
- 金龜子和毛毛蟲
- 丘振良
- 單亦誠
- 吳耀漢
- 21世紀最大流星雨
- 呂小軍
- 約瑟夫·科尼
- 伊恩·卡馬
- 邢利斌
- 莫露露
- 大津祐樹
- 北京地鐵刀槍哥
- 網絡紅人張依依
- 王明娟
- 韓群鳳
- 陳寶琛
- 林清峰
- 西門大嫂
- 西蒙娜·法羅
- 王秀勇
精品推薦
- 夏河縣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9/6℃
- 伊犁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輪臺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1℃
- 海原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5/12℃
- 阿圖什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7/13℃
- 莘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湟源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2/6℃
- 晉城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南風,風力:<3級,氣溫:22/13℃
- 宕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3℃
- 固原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