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翰
鄧中翰,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2005年11月15日,鄧中翰創建并率領中國芯片設計公司中星微電子首次成功將“星光中國芯”全面打入國際市場,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這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中首家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IT企業在美國上市,是中國企業在2005年原始創新、發展核心技術、走向世界的標志性動作。鄧中翰成功引用硅谷創業運作模式,首批資金為信息產業部以風險投資方式直接投入的1000萬元。
關注理由:2009年12月2日鄧中翰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個人檔案
中文名:鄧中翰
家鄉:中國江蘇南京
性別:男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68年
所處時代:當代
職業:商業 企業家
畢業院校:中國科技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
成就:2004年北京市授予“北京十大杰出青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十周年杰出貢獻”獎
2005年12月28日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 年度大獎
2006年1月21日 “中國十大杰出青年”
重要事件:1999年回國與國家信息產業部共同創建中星微電子公司 ,任“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 ,成功地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中國芯”——“星光中國芯” 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
全球的電腦攝像頭中,每10個中就至少有6個是采用中星微電子公司的“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2005年,鄧中翰領導開發設計出的“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成功占領了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全球市場份額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被三星、飛利浦、惠普、索尼、羅技、創新科技、富士通、聯想、波導、TCL、長城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大批量采用,這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芯片第一次在一個重要應用領域達到全球市場領先地位!2005年起,在鄧中翰領導下,中星微電子公司啟動了數字電視領域的“星光”數字電視多媒體芯片的研發、設計及產業化工作,目前核心技術研發已經獲得階段性突破。預計2005年全年,中星微電子公司總銷售收入將達到8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創匯加境外銷售將達到9000萬美元、上繳稅收3200萬元、利潤1.2億元。2005年3月28日,鄧中翰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鄧中翰還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很多榮譽。
成長經歷
1987——1992年就讀于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專業
大學期間,鄧中翰就在黃培華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1990年、1991年分別在國際應用核物理學雜志及中國科學通報上發表3篇相關文章。曾榮獲共青團中央及中國科協頒發的"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獎"。 1992年鄧中翰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讀書。
多年之后,鄧中翰仍然對這次獲獎經歷念念不忘,認為挑戰杯是他人生的一個里程碑。“從那時開始,我知道做什么事情是對的,是有價值的,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我對自己今后從事的事業有了一種使命感”。
從那時起,鄧中翰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很豐盈,心中多了一分責任、做事也充滿了自信,“我是獲得過挑戰杯的人,能克服所有的困難”。多少年后,回望鄧中翰走過的道路會發現,這種敢于挑戰所有的困難的勇氣伴隨著他每一個腳步。
1992——1997年就讀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學位,是該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1997年,鄧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級研究員。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并申請多項發明專利,獲"IBM發明創造獎"。一年后,鄧中翰離開IBM回到硅谷,結合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基金,創建了集成電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達到了一1.5億美元。
曾任職于美國硅谷Sun Microsystem,參與研發世界上計算速度最快的中央處理器UltraSPARC I第一代CPU。
之后任職于美國IBM進行單磁子Peta-Flop超大規模量子計算機研究。
后在美國硅谷創建半導體公司Pixim,任首任董事長,領導研制高端數碼成像半導體傳感器,用于監控、衛星、外太空探測等高尖端應用。
1999年10月,在中關村注冊成立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長,領導研發“星光” 系列“中國芯”,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并成功占領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市場60%以上份額。
鄧中翰還是中國旅美科協常任理事,硅谷分會會長;2001年被選為第六屆中國科協全國委員,還被清華大學聘為客座教授,為數十名博士生和碩士生開設了"高等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中星微公司還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清華中星微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鄧中翰被聘為理事長。
成功歷程
曾任國際商業機械公司(IBM)高級研究員,后發表過二十五篇學術論文,申請國內外多項發明專利。1999年回國與國家信息產業部共同創建中星微電子公司,任“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成功地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中國芯”——“星光中國芯”,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2005年2月19日,在哈佛大學商學院舉行的“亞洲商業論壇”上,一位中國青年發表了對“MADEINCHINA”的新解。他說:“‘MADEINCHINA’不是‘中國制造’。MADE有新的含義。前面兩個字母MA指的是Manufacture(制造),后面兩個字母DE則指的是Design(設計),所以‘MADEINCHINA’不能簡單譯成‘中國制造’,而應翻譯成‘中國制造’加‘中國創新’,等于‘中國創造’。”這個中國青年名叫鄧中翰。作為中星微電子董事長,鄧中翰就是“中國創造”的實踐者。
學跨理工商三個學科
1998年,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在美國硅谷找到了鄧中翰。兩人早就認識,還成了忘年交。周光召對鄧中翰說:“中國半導體工業可能要走一條新的道路才行,你想想看,有什么好的辦法來做?”當時,鄧中翰在硅谷創辦了一家名為Pixim的研制高端平行數碼成像技術的公司,并任董事長。
面對周光召的問題,鄧中翰提出中國應該嘗試一種新模式——采用硅谷式運作的可能。“你來做這件事,怎么樣?”周光召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其實,周光召看好鄧中翰,并不僅僅因為他在硅谷的創業經歷,而是鄧中翰自身的實力。
鄧中翰是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物理系的高才生。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他用量子力學解釋了空間射線對地球礦產物質的晶體結構產生的影響。這篇論文被這一領域核心期刊《中國科學通報》采用了。大學四年級,鄧中翰又獲得了共青團中央和中國科協頒發的“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獎”。像當時中國科技大學最優秀的學生一樣,他選擇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并且如愿以償。
但是,伯克利改變了鄧中翰。1992年,計算機從286向386升級,當時的風云人物:“摩爾定律”發明者摩爾、英特爾董事長兼CEO安迪·格魯夫都是伯克利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都畢業于伯克利電子工程系。因此,對于在伯克利攻讀物理學碩士學位的鄧中翰來說,他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硅技術和信息技術最前沿的沖擊。“也許我該轉系了。”鄧中翰決定放棄自己的物理學,轉而攻讀電子工程系。
鄧中翰的“奇想”首先遭到導師的反對,電子工程與物理畢竟屬于完全不同的兩個學科。但是,鄧中翰告訴導師,自己在大學時代就做過非常超前的科研,還在世界一流的雜志上發表了論文,完全有這個能力。最后老師答應給他一個學期考驗。一個學期之后,鄧中翰憑著全A的成績轉入電子工程系。
1994年,鄧中翰隨導師訪問日本。面對日本的商業繁榮,鄧中翰突然有了新的發現:為什么自己離開中國時人們的工資才一百多元,而有些國家會這么發達?為什么有日元、美元,還有人民幣?為什么有股市?為什么有產業?它們又是如何支撐著這個世界的運行?帶著一連串的疑問,鄧中翰回到伯克利,同時也做出了一個更大膽的選擇——兼修經濟學。
在伯克利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人橫跨過理、工、商,鄧中翰做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在學習經濟學的過程中,他發現這個世界遠不是當初從技術角度所看到的那么狹窄、那么專業、那么簡單。
1996年年底,鄧中翰從伯克利畢業的時候,拿下了物理學和經濟學的碩士、電子工程學的博士學位。他也成為伯克利建校100多年來第一個橫跨理、工、商三個學科的人。
定位避開英特爾、三星
鄧中翰沒有想到會回國創業,但是帶著一腔熱忱,他回到了祖國。1999年10月14日,在海淀區北土城西路103號一間100多平方米的倉庫里,中星微開張了。
中星微如何發展?鄧中翰已經心中有數。那次周光召說服鄧中翰后,將他介紹給當時的國家信息產業部副部長曲維枝,落實具體事宜。鄧中翰向曲維枝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要做核心技術,必須一開始就要抓住市場的突破口。技術是隨著市場發展的,只有找準市場定位,才能找準技術方向。
周光召曾經向鄧中翰講過中國在芯片領域的發展情況:1965年,中國科學院就開始了集成電路的相關工作。但是,直到1990年,我國仍然沒能在此類產品的大規模產業化方面取得建樹。1990年后的兩次沖擊也均無果而終。鄧中翰分析認為,中國的集成電路以前總是跟別人做同樣的東西。其實,跟蹤意味著永遠都處于產業的弱勢。為什么一定要和英特爾、三星這些巨頭硬碰硬呢?如果結合新應用開拓出一系列別人還沒有的技術,那自然就是老大。
在這一基礎上,鄧中翰提出,在數字多媒體領域可以大有可為。當時,這個領域相對較新,一些大企業重視不夠。而且由于當時以英特爾為代表的大部分芯片設計基本上都是采用傳統的馮·諾依曼的運算方式,處理數據時能耗很大,并不適合對功耗要求很高的多媒體領域。既然沒人注意、也沒人做得好,這里自然適合去填補空白。
在芯片產品生產方面,鄧中翰又引進了一個美國模式——Fabless(無工廠),即只做芯片設計。芯片的商業模式在美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相對比較成熟。芯片技術可以分為“設計”和“制造”兩大部分,前者是指芯片的設計技術,后者是指芯片的制造工藝和技術。一條芯片制造的生產線投資動輒就是十幾億美元,而芯片設計的投資則要小好幾個量級。鄧中翰選擇Fabless模式一方面是因為相對容易啟動,另一方面是當時國內沒有先進的芯片制造商。因此,中星微純粹做設計,然后將設計出來的芯片委托代工廠流片、測試和封裝,最后制成正式產品。
鄧中翰設計的生產模式,使中星微儼然是一家硅谷模式的芯片設計企業。這與以前中國在重要的芯片設計領域所采用的方法截然不同。鄧中翰帶領中星微開始走一條中國自主芯片產業的創新之路。
我們一定要打進索尼
2001年夏,鄧中翰走進索尼會客室,接待他的是索尼的一位主管。鄧中翰此次去日本的目的是推銷新研發的芯片——星光一號。
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星光一號”研發成功。
這是中國首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百萬門級超大規模的數字多媒體芯片,同時結束了“中國硅谷”中關村無硅的歷史。2001年5月,“星光一號”實現產業化。在此之前,計算機攝像頭都采用多芯片,還要有獨立的電源、各種卡,圖像質量又差。中星微采用單芯片設計,以很低的功耗實現了USB供電,從而驅動攝像頭來做實時的音像處理,一下子將系統的低成本、低功耗和高性能提到了一個新水平。
由于產品的特殊性,中星微并不直接面對消費者,而是要將芯片賣給PC攝像頭的生產廠商。當中星微剛開始找到那些國際大廠商時,人家都表示懷疑:中國還有芯片嗎?無奈之下,公司決定將硅谷分公司的地址寫在名片上,說自己是硅谷公司,這樣才有了一些機會。
索尼是中星微芯片的重要廠商。鄧中翰向索尼的那位主管剛說完自己是從北京來的,想賣圖像處理等方面的芯片。這位主管就說:“我們索尼有幾千項這樣的產品,幾百個這樣的專利。我們索尼是這項技術的鼻祖。如果你想學的話,可以看看我們的展覽和產品,但是我們沒有時間聽你推銷產品,我們還有其他會議。”本來約好了一個小時的見面,最終只談了5分鐘。鄧中翰感到很委屈。但是,出門時,他說了句:“Iwillbeback(我會回來的)!”
回國后,鄧中翰將這段經歷講給全公司的人,說:“我們一定要打進索尼!”作為新興領域,多媒體芯片并沒有突出的領導者。在經歷了起初的一系列艱難后,性能優異、集成度高、能耗低、傳輸速度快的“星光一號”終于被三星、飛利浦等國際品牌采用,成為第一塊打入國際市場的“中國芯”。然而,最讓鄧中翰揚眉吐氣的是,2005年夏天,索尼新一代筆記本電腦上的攝像頭,運行的正是中星微的“星光5號”。
現在,羅技、創新科技、索尼等都已是中星微PC攝像頭芯片的大客戶,斯普倫特(Sprint)等是中星微移動芯片的客戶,中星微在計算機圖像處理芯片市場上以60%的市場份額絕對領先。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在納斯達克上市。與以往那些在美上市的網絡服務股不同,中星微是一家純粹的技術概念公司。在多媒體芯片領域突破7大核心技術類,申請超過500多項專利,讓中星微不僅僅是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更是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擁有完整自有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的企業。
鄧中翰在納斯達克閉市式上的簽名,成為留在這個高技術公司云集的證券交易所的第一個中文簽名。
中國芯
中國芯是所有中國IT精英們心里一道邁不過的坎,而鄧中翰卻默默地踏破了這道坎。1999年成立中星微公司,2001年7月推出“中國自己的第一塊芯片”—用于數字影像領域的“星光一號”芯片,并成功地實現市場化,打入了國際市場。當然,這些僅僅是鄧中翰和中星微的開始,此后中星微又推出了“星光二號”、三號和四號。
當然數碼影像芯片的重要意義并不在于它締造了第一顆中國芯,而在于它推動了整個數碼產業的蓬勃發展。鄧中翰看到了數字多媒體產業的巨大商機。
盡管國產數碼相機芯片的成像素質還比較低,無法與300萬甚至500萬像素的高檔數碼相機相比,但低成本導致的價格優勢,成就了中星微。2003年是數碼影像產業高速發展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數碼相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設備的普及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有享受方便攝影的樂趣,還有整個數碼產業的普及,傳統影像巨頭柯達的轉型向人們傳達了這個信息。鄧中翰和他的中星微,在一個人們意想不到的領域,偷偷地為數碼相機換了“心”,一夜之間人們發現數碼相機的價格原來也可以不那么高高在上,國產芯片為國產數碼相機和影像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2003年,鄧中翰的另外一個重要舉動是與吳鷹、丁健等一起發起了“數字中國”計劃,宗旨是“推動整個中國及亞洲數字化進程,促進中國與發達國家數字化發展”。通過對數碼芯片的投資,鄧中翰要實現他“使中星微成為數字影像領域的領頭企業,將中國的數字影像技術產業作為一個整體帶向世界數字化前沿”的目標。而下一個重要目標則是可作為“網絡入口”的電腦攝像頭,盡管它看起來難以做大市場,但這正是中星微最具長期發展戰略性質的項目。
個人榮譽
2003年9月 被中共中央組織部等6部門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
2003年9月13日 中國科協授予的“求是杰出青年獎”(“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4人之一)
2003年11月28日 第八批“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45人之一)
2004年北京市授予“北京十大杰出青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十周年杰出貢獻”獎
2004年2月19日 “2003中國半導體企業領軍人物”(9人之一)
2004年5月23日 第二屆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獎(17人之一)
2005年6月7日 北京市委、市政府最新設立的北京市人才獎勵的最高獎項——首屆“首都杰出人才獎” (5人之一)
2005年9月24日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05年度“杰出校友獎”之“青年領導者獎” (2人之一)
2005年12月3日 英才雜志社、北京青年報社、鳳凰衛視、新浪網四家媒體聯合推出“2005十位聚人氣企業家” (10人之一)
2005年12月28日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 年度大獎 (10人之一)
2005年12月31日 中華工商時報編輯部評選2005年中國民營經濟十大風云人物 (10人之一)
2006年1月13日 全國青少年“身邊最讓我感動的人”(13人之一)
2006年1月18-19日 首屆華商領袖年會暨2005’全球100位華商品牌人物 (100人之一)
2006年1月21日 “中國十大杰出青年”(10人之一)
2006年4月 (中文版)2005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領袖 (25人之一)
2006年4月15日 《中關村》2005最佳風云榜最值得尊敬的海歸人物前十佳 (10人之一)
2006年4月20日 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0人之一)
2006年4月27日 200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 (11人之一)
2006年6月21日 2005年度海淀創新人物 (20人之一)
當選院士
當選最年輕院士鄧中翰:青年要敢為天下先
從1999年回國算起,2009年恰好是中星微集團董事局主席鄧中翰回國的第十個年頭。在2009年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中,鄧中翰成為新當選的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或許這只是一種巧合,但對于鄧中翰來說,這是他人生的又一個新起點。
“感覺肩頭責任更重了!”鄧中翰說,這是他得知自己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時的第一個感受,而他本人不會因為獲此殊榮而停下腳步。
“今后我國的高科技產業要更加敢于挑戰新高度,挑戰國際最領先的技術,敢為天下先。”這是鄧中翰此時最想說的話。
一定要實現諾言
1999年前后,我國芯片產業正處在一個亟待取得突破的歷史階段,國家正在醞釀相關計劃推動芯片產業的發展。可以說,中國的芯片產業當時處于一窮二白的境地。
時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著名愛國華人田長霖教授(已故)勉勵鄧中翰回國創業,以所學知識報效祖國,并將他推薦給了時任中國科協主席的周光召院士。隨后,周光召將鄧中翰介紹給了當時的信息產業部副部長曲維枝。鄧中翰從此開始了他回國創業的旅程。
1999年10月14日,鄧中翰就在北京注冊了公司,正式成立中星微電子公司,主要致力于數字多媒體芯片的設計、研發和產業化。2001年3月,鄧中翰主持的“星光中國芯工程”推出第一枚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門級超大規模CMOS數碼圖像處理芯片“星光一號”,應用于PC攝像,成功實現了核心技術成果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然而,就在他們第一次向索尼公司推銷自己研發的芯片時,索尼公司一名主管卻輕蔑地說:“我們公司是這項技術的鼻祖,你們想學的話,可以看看展覽。”
“當時我們心里很壓抑!”鄧中翰說?;貒?,他立即召集公司人馬開會,“我跟他們說我要打回去,一定要實現這個諾言”。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底,索尼的筆記本電腦上終于采用了中星微的圖像輸入芯片技術,而不是用索尼自己的技術。此后,“星光中國芯”數字多媒體芯片又大規模應用于蘋果、三星、惠普、戴爾、聯想等國際品牌,大規模實現產業化,占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60%以上的市場份額,開創了互聯網可視通訊大規模應用的時代。
鄧中翰也因此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還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等多項獎項及榮譽稱號。
“這個過程體現了一個堅持不懈的精神,高科技創業沒有一帆風順的,也不是說一個技術是可以通吃的,而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鄧中翰說。中星微無疑成為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典范,它的發展也讓人們看到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希望。
要敢于挑戰高度
鄧中翰回國時中國的芯片產業狀況與今日早已不能同日而語,然而,鄧中翰認為,我們現在只能稱為電子信息產品的制造“大國”,而不是“強國”。
“每年國內所用的集成電路絕大部分仍需要進口,核心技術部分依然是我們的短板,嚴重制約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鄧中翰說。
鄧中翰認為,如果將我國目前芯片產業發展狀況置于全球芯片產業的大局中去衡量,其最大挑戰在于中國IC設計產業存在著自主知識產權匱乏、企業創新能力偏弱、同質化競爭、低價格戰術、公司規模偏小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大多數中國IC設計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不足。
面對當前這種形勢,鄧中翰采取的戰術是:致力于把國際領先的技術進行大規模應用。
“讓盡可能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文明進步,感受到先進科學技術的力量。”鄧中翰說,例如中星微的“星光”系列多媒體芯片的成功推向市場,在全球的大批量銷售,讓數億人享受到了互聯網視頻通訊帶來的便利甚至是生活模式的變化,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
在鄧中翰看來,我國已經到了一個有騰飛實力的階段,要敢于挑戰新高度,挑戰國際最領先的技術。IC設計是信息產業的核心,他相信,國家在重大專項、資金、人才引進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舉措,都能進一步推動中國IC設計行業的發展。
“創新不單純是科學研究,企業的自主創新還要能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對社會對人類的文明進程有推動作用。”鄧中翰說,高新技術企業應一手緊抓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原始創新,一手緊抓核心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這樣才能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后的鄧中翰,感覺自己多了一份責任:“任何一個強國,除了強大的軍事、政治、外交以及經濟力量外,一定還會具備強大的創新實力。美國,如果沒有IBM、微軟、英特爾、思科,它肯定不是強國。日本,如果沒有NEC、東芝、松下、索尼,它也肯定不是強國。中國要在10年之后成為一個強國——特別是像溫總理在60周年國慶晚宴上描繪的那樣,在建國100年時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那么不創新,沒有領先于天下的創新成果,沒有推動世界科技前沿發展的公司和品牌,就無法實現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F在,擺在所有中國人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任務:我們不僅要發展得快,而且要發展得好,要創新,要敢于創新、努力創新,要敢于領先、勇于領先,這是新時期下,我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網友關注
- 陳珊妮
- 蔡喜宏
- 顧春芳
- 瑪聯
- 大津祐樹
- 申思
- 王風
- 梅拉赫
- 克里斯-穆林
- 本-戈登
- 伊恩·卡馬
- 王永珀
- 喊話哥
- 吳嘉龍
- 季克良
- sputea
- 約瑟夫·科尼
- 丘振良
- 李德林
- 林清峰
- 網絡紅人張依依
- 鐵頭男
- 黃秋爽
- 單亦誠
- 田亮
- 長裙哥
- 曹廷炳
- 蒂姆-蒂博
- 梅璇婷
- 莫露露
- 王秀勇
- 21世紀最大流星雨
- 林志穎弟弟
- 圖里亞夫
- 王美莼
- 白歆惠
- 陳寶琛
- 陳雨昂
- 黃明志
- 張宗益
- 王儀涵
- 王明娟
- 陳浩杰
- 杰米·韋利特
- 瑞恩·鄧恩
- 張杰
- 游樂晨
- 金雅俊
- 跑車女警
- 北京地鐵刀槍哥
- 張藝興
- 王克楠
- 李永波
- 羅玉通
- 宋佃濤
- 金龜子和毛毛蟲
- 哈蘇妹
- 西蒙娜·法羅
- 西門大嫂
- 邢利斌
- 史鴻飛
- 韓群鳳
- 薛嘉麟
- 弗里德·穆拉德
- 永井謙佑
- 李春江
- 馬頔
- 王源
- 蘇偉
- 李恩熙
- 周璐璐
- 呂小軍
- 王振堂
- 黃詩陽
- 王建宙
- 朱克
- 楊佳欣
- 吳耀漢
- 陳小予
- 焦寶華
- 紅粉寶寶
精品推薦
- 白堿灘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級,氣溫:22/13℃
- 湟源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2/6℃
- 大柴旦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9/8℃
- 西和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4℃
- 博湖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西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2℃
- 德令哈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7/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臨高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4℃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
- 茫崖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