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海豹日
- ·全國愛耳日
- ·學雷鋒紀念日
- ·驚蟄
- ·三八婦女節
- ·龍抬頭
- ·植樹節
- ·白色情人節
- ·國際警察日
- ·消費者權益日
- ·手拉手情系貧困小伙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 ·國際航海日
- ·中國國醫節
- ·世界無肉日
- ·春分
- ·全球法語日
- ·世界睡眠日
- ·世界森林日
- ·世界兒歌日
- ·世界水日
- ·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 ·世界氣象日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耶穌受難日
- ·復活節
- ·世界戲劇日
- ·五一國際勞動節
- ·世界防治哮喘日
- ·中國青年節
- ·寒食節
- ·立夏
- ·世界哮喘日
- ·世界紅十字日
- ·母親節
- ·國際護士節
- ·國際家庭日
- ·防治碘缺乏病日
- ·世界電信日
- ·國際博物館日
- ·全國助殘日
- ·全國學生營養日
- ·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
- ·小滿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世界無煙日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 ·白露
- ·國際掃盲日
- ·教師節
- ·世界預防自殺日
- ·南南合作日
- ·中秋節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 ·中國國恥日
- ·國際愛牙日
- ·國際和平日
- ·秋分
- ·世界旅游日
- ·世界海事日
- ·國際聾人節
春分
關于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二月十五日前后(公歷大約為3月20-21日期間),太陽位于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日期
春分是幾月幾日: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二月十五日前后(公歷大約為3月20-21日期間),太陽位于黃經0°(春分點)時。
2014年3月21日。
春分的由來
春分 ,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逸周書·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宋 蘇軾 《癸丑春分后雪》詩:“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杏不勝威。”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二節為一時,陽氣上升共四萬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節也。”
邢樹本《二十四節與農事·春分》:“春分時節, 河北 大地春色更濃,溫度升高,雨量增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歷)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干金。”春分亦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并種戒火草于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明代山東淄川于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文水縣志》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春分習俗
豎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游戲”,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春分立蛋
春分這一天為什么雞蛋容易豎起來?雖然說法頗多,但其中的科學道理真不少。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于豎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于豎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雞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許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0.8毫米之間。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和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小山”和由這三個“小山”構成的三角形,并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那么這個雞蛋就能豎立起來了。此外,最好要選擇生下后4~5天的雞蛋,這是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素帶松弛,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雞蛋的豎立。
豎立雞蛋不僅有許多科學道理,而且還包含很多豐富深邃的哲學思想。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橫渡茫茫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有人對其發現不以為然,甚至譏其為“純屬偶然”。在一次慶功大會上,哥倫布提議宴會上的先生女士小姐嘗試一下,能不能把桌上的雞蛋豎立起來,結果沒有一個成功。哥倫布說,看我表演。他把雞蛋磕下去,雞蛋殼破了,蛋也就豎立起來了。然后他說,這就是我的發現,的確十分容易,但是,為什么你們不會?
雞蛋勻稱光滑的曲線是它難以豎立起來的原因,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曾經廢寢忘食兩年多,天天練畫蛋曲線,這為他后來成功地塑造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民間把臉龐稱為“臉蛋”,并以蛋形作為臉龐美麗與否的標準,充分說明了我國人民高超的美學鑒賞水平和蛋形的美學屬性。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一直找不到蛋形曲線的數學表達式,就連數學家也只能憑
蛋球體
借直尺和圓規來近似作出蛋曲線。難怪畫了成千上萬個蛋圓的畫家也說,沒有兩個是一模一樣的。直到現代,數學家才找到下列蛋曲線的數學方程:x^2/a^2 + y^2/(ky+b)^2 = 1,其中|k|>1,終于解開了蛋曲線作圖這個困惑幾代人的難題。今天,造型為蛋形的汽車、飛艇、橋梁、隧道、體育館、音樂廳和其他建筑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它們完善地實現了科學與文化、科學與藝術、科學與美學的結合。
右圖所示蛋球體(立體蛋圓)即為計算機繪制,具體方程式為( x^2 + z^2 ) / 16 + y^2 / (0.2y + 5)^2 = 1
吃春菜
嶺南風俗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后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后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于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余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時就建有日壇,北京的這座日壇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墻圍護,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來到北壇門內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壇行祭禮。朝日壇在整個建筑的南部,坐東朝西,這是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東方行禮的緣故。壇為圓形,壇臺1層,直徑33.3米,周圍砌有矮形圍墻,東南北各有欞星門1座。西邊為正門,有3座欞星門,以示區別。墻內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臺,叫做拜神壇,高1.89米,周圍64米。明朝建成時,壇面用紅色琉璃磚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陽,這本是一種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卻改用方磚鋪墁,使日壇遜色不少。
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壇已經告別了祭日敬神的時代,成為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公園。
春分的傳說
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時就建有日壇,北京的這座日壇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墻圍護,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來到北壇門內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壇行祭禮。朝日壇在整個建筑的南部,坐東朝西,這是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東方行禮的緣故。壇為圓形,壇臺1層,直徑33.3米,周圍砌有矮形圍墻,東南北各有欞星門1座。西邊為正門,有3座欞星門,以示區別。墻內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臺,叫做拜神壇,高1.89米,周圍64米。明朝建成時,壇面用紅色琉璃磚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陽,這本是一種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卻改用方磚鋪墁,使日壇遜色不少。
春分放假安排
春分放假安排:春分不是法定節假日,因此不放假。
春分祝福短信
1、春分到了,沉睡的萬物在蘇醒,無限的生機在復活,希望的田野在發芽,和煦的春風在拂動,美麗的春天在來臨,暖暖的問候在送達。愿你開懷,樂享春天!
2、鍋碗瓢盆奏響春天快樂謠,柴米油鹽鋪就幸福百般妙,粗茶淡飯不減生活好味道,家人才是心頭牽繞。祝愿親愛的你春分快樂!
3、我一直在為春天寫詩,卻寫不盡春分時刻生命的秘密,春雨滋潤萬物,小草呼喚生命,而你正在開始新的夢想征程,春分時節,愿你把新的夢想圓滿實現。
4、春”風春雨春光美,幸福溫馨與友“分”,草長鶯飛好時“節”,和“氣”縈繞福氣罩,祝福春風傳愉“快”,春風得意“樂”陶陶。祝你:春分節氣快樂!
5、春分是美麗的使者,蔥蘢了整片大地;振奮了和暖的太陽,照射著大地;把新的氣息帶給世界,把新的容顏遍布角落。愿春分時節,你的世界春暖花開。
6、春搖三月天,微風卷夢簾,紅燭垂清淚,心曠神纏綿,月明人影瘦,夜靜思紅顏,夜半念花艷,聞聲識香暖。春分時節,愿你我愛情久遠!
7、將思念匯成一片海,擁有海納百川的情懷,讓夢想點綴一片天,描繪天外有天的精彩,讓春花聚成一片景,渲染真摯雋永的祝福。春分又至,愿快樂幸福!
8、春天在清風里,吹面不寒;春天在細雨里,潤物無聲;春天在繁花里,笑語盈盈;春天在祝福里,牽掛隨行。春分又至,愿您身體安康!
9、春分到了,分享春天的溫馨和美麗,湖水做你鏡子,春風為你梳妝,百花為你吐芬芳,彩云為你送吉祥,陽光為你送溫馨,我祝福你春天里幸福像花兒一樣。
10、春風撩開了春的序幕,春雷喚醒了沉睡的萬物,春雨沁潤了干涸的土地,春光絢爛了生命的色彩。朋友,春分已到,愿你漫步在春的世界里,開心無限!
春分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