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夢刀升官
泰始八年(272年),王浚調任廣漢太守。巴郡和吳國交界,因為長年戰爭不斷,士兵苦于征役,所以巴郡人生下男孩都不愿撫養。王浚當時被調任巴郡做太守,一上任他便嚴肅法令,放寬當地人的徭役租稅,對產育之人都給予休復假期,此舉使得數千名男嬰得以存活。
此后有一次,王浚夜里夢見有三把刀懸掛在自己臥房的屋梁之上,一會兒又增加了一把,王浚驚醒,以為不祥。其部下李毅得知了王浚此夢境,于是便向他拜賀說:“三刀是州字,又益(添加)一刀,難道大人要掌管益州了嗎?”
果然,事后不久王浚就當了益州刺史。
王浚,206至286年。字士治,小字阿童,西晉弘農湖(今河南靈寶縣境)人,西晉著名軍事家。出身官宦家庭,博涉經典,姿容修美,有大志,不被鄉鄰承認。他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來抒發自己的心聲。
對于王浚夢刀升官,在《晉書·王浚傳》中有原文記載:“浚夜夢懸三刀于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浚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果遷浚為益州刺吏。”三刀并列,其形近于隸書“州”字,“益”是取自語詞,李毅以字形和語音解夢,后世以此作為升官之兆,或直接表示升遷。唐代元鴝寄贈薛濤》詩曰:“紛紛醉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王安石《送趙燮之蜀永康簿》也有詩曰:“行追西路聊班草,坐憶南州欲夢刀。”
對于其部下李毅的解釋是屬偶然巧合還是冥冥之中有天定,就無從知曉了。當時的益州也就是今四川成都,其刺史皇甫晏被張弘所殺,隨即王浚就被朝廷升任益州刺史。王浚到益州后,便設計將張弘等作亂之人全部誅滅。王浚因功被封為關內侯。
王濬在任,廣施仁政,樹立威信,當地各族百姓,多來歸附。王濬因政績突出,被拜為右衛將軍、大司農。
王浚(西晉將領、博陵公)
王浚(252年-314年),字彭祖,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西晉時期將領,驃騎將軍王沈之子,曹魏司空王昶侄孫。官至司空、領烏丸校尉。
其父王沈死后因無嫡子而承襲博陵公爵位,歷任員外散騎常侍、右軍將軍等職后遷寧北將軍、青州刺史并因長駐北方疆土而與北方邊族交往頻繁。
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擊敗司馬穎后其軍事實力逐漸強大,先后升任驃騎大將軍、領幽州刺史等職,晉懷帝即位后升任司空領烏丸校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漢趙攻陷洛陽永嘉之亂爆發當時天下無主,王浚在大亂后生不臣之心,又與段部鮮卑交惡,最終被石勒所敗而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