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心得體會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靈魂。我們黨之所以能歷經百年磨難,依然生機勃勃,正是靠著如此強大的革命精神和拼搏精神。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
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心得體會
遙想一百年前,民智愚鈍、民魂丟失、民聲寂寥,封建專制思想和帝國主義文化侵略雙重束縛著人們的精神。魯迅先生曾經用“無聲的中國”、“沉默的靈魂”、“停滯的生活”來概括近代中國社會的精神狀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重塑民魂、重振民智、重拾民心的偉大復興之路上,一磚一瓦構建中國人民的“精神大廈”。再看今日之華夏,早已將“東亞病夫”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處處洋溢著自尊與自信,處處彰顯著自立與自強。
“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2021年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的感慨引起強烈共鳴。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平視世界,這其中透露和折射的不只是物質實力的極大增長,更是精神力量的主動和昂揚,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高度彰顯,是近代以來“失掉了自信”的中國人重新“找回”了文明尊嚴。
一個沒有精神力量支撐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越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挑戰,越需要知重負重,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昂揚斗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雄氣概。
歷史因精神而生動,也因精神而偉大。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構建起了絢爛奪目的精神譜系——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兵團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科學家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
偉大精神背后聳立著的是一個個偉岸的身影。百年前,風雨如晦,彭湃從日本留學歸來,坐擁“鴉飛不過的田產”,卻一把火燒掉家中的田契,投身革命洪流。1929年8月30日,這位年僅33歲的“農民運動大王”高唱著《國際歌》走向刑場,留下了年僅4歲的兒子彭士祿。63年前,一窮二白,彭士祿從蘇聯留學歸來,投身原子能核動力事業,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在核技術“無人區”艱辛探索幾十年,超負荷工作,四分之三的胃部被切除……這位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無怨無悔:“付出一切都值得,就是死了也值得!”兩代共產黨員血脈相連、傳承不斷,將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精神展現地淋漓盡致。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揚偉大革命精神,高度重視精神力量的激發和培育,高度重視文化的作用和建設。他多次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他反復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難以忘記,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無數人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構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難以忘記,在脫貧攻堅主戰場,數百萬名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辛勤汗水和無私奉獻創造反貧困斗爭的中國奇跡;難以忘記,在創新發展各領域,廣大科技工作者夜以繼日、拼搏創造,以“奮斗者”號深潛萬米、神舟十二號載人升空,激揚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難以忘記,在改革開放最前沿,上海浦江潮涌、深圳整裝前行、海南揚帆起航,更多“春天的故事”精彩演繹……
今日之中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理想信念旗幟鮮艷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為弘揚,向上向善文明進步之花處處綻放。這是中國人民精氣神旺盛昂揚的時代,這是中國文化創新創造、繁榮昌盛的時代!
有了這種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心得體會,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心得體會,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心得體會】相關推薦文章:
堅定制度自信推進民族復興心得體會 深刻把握實現民族復興的制度優勢
上一篇: 黨史教育組織生活會剖析材料范文三篇 下一篇: 了不起的00后思想匯報 以責任和擔當讓青春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