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紀錄片覺醒年代觀后感范文4篇
《覺醒年代》這部劇是學習黨史最好的題材教育片,可以了解黨在成長過程有多么艱辛,她給人們帶來了什么,也會讓人加深對黨的信賴,不忘黨,牢記黨史。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黨史紀錄片覺醒年代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黨史紀錄片覺醒年代觀后感(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正是春分,寒風呼嘯,幸而沒有下雨。離清明還有半個月,掃墓的人卻多了起來。路上車堵成一條長龍,公墓周圍聲音熱熱鬧鬧,這地兒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熱鬧。租住在鄉下農村,也就這段時間人氣多些。當然,車也堵些,也許上班會是個難事。
今天看完了那部《覺醒年代》,大結局里黨終于建起來了。雖然早知道結果,但看劇更有代入感,更能體會先輩們開拓的不易。1921年,一個小黨誕生了;一百年后,這個黨有了一億多黨員。因為這個黨,我們的國家翻天覆地,生活日新月異,一切都不一樣了。
以前的生活怎樣我不知道,說說自己能感受到的吧。很小的時候種田是件辛苦的事,純粹靠用人的體力去插秧,去收割,去打稻谷,那些在田地里的時光想起來都是苦澀的。避不開的烈日,好像永遠抱不完的稻子,在田地里跑來跑去,生活好像沒了希望;后來有了收割機,轟隆隆的機器一過,人就輕松了許多。
就是看個電視也難。以前都是看老式的電視劇,只有一個江西衛視,為了看動畫片版的西游記早早爬起來。后來有些村里人家裝了衛星電視后就跑去蹭著看,不喜歡的也只能耐著性子看,看得一些人不開心,總是被關了電視。那真是一段屈辱的日子。但時間總會改變一切的,自己家也會有電視,能自由地換臺,看劇。
時代進步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都是百年前建立的那個黨帶來的。看《覺醒年代》,比價注重偉人們在年輕時的經歷,看他們怎么從一個平民成長為大人物怎么升華自己的思想。深受啟發的一點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優秀的人總是互相靠近,互相吸引。在什么樣的圈子里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審視了一下目前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明白了眼下生活別扭的原因。原來不是我不適應這個環境,而是這個環境不適合我。
好在一個人的時候更多,有時間自省自查,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下班的時間更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走向??傆腥嗽谀Α?/p>
黨史紀錄片覺醒年代觀后感(二)
暑期,我們在學校的組織下觀看了《覺醒年代》這部作品。這部電視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而作,尚未完結,雖說只看了幾集,但給我的感觸頗深。等不到看完便來寫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觀感。
《覺醒年代》從新文化運動講起,陳獨秀歷盡艱辛從日本回國之后,以文學為基,創辦《青年雜志》,力求從思想上改變中國新青年,進行討袁運動。中國當時處在一個迷茫的路口,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領導者不知道中國應該走哪一條路。袁世凱渴望恢復帝制,開倒車的行為為各路人士所不恥。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壓力將自己的考量,思路說與人們,中國的思想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毛澤東等人的努力下不斷發展。片中給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陳獨秀由《國際歌》歌詞有感說出的話:大到國家,小到個體,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當初的中國剛剛推翻幾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階段,袁世凱卻到處借款,依托外國支持,打擊新思想,新制度,這是不可取的。且不說袁世凱有復辟之心,就借外債、依托外國過活這一舉動來說,他就已經失去了獨立之心,一個國家,如果連自立自強,獨立更生都做不到,依托外國,與殖民地何異。中國要想發展,獨立是必須的,必須有骨氣有方向,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這句話一律適用,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獨立之心,沒了前行道路,說句不好聽的,這樣活著和等死沒有區別。天下的路是給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當時的中國需要一條獨立,民主,科學的道路,陳獨秀他們便將民主科學的道路展示給眾人看。
黨史紀錄片覺醒年代觀后感(三)
2021年的假期生活結束了,在此期間,我曾觀看了幾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內心收獲滿滿。其中,我覺得電視劇《覺醒年代》最能打動我的心,它讓我想起了那個時代的中國……
那個時代的中國:戰火硝煙,國民愚昧無知,國君袁世凱復辟帝制,鎮壓了二次革命。最先開始的陳獨秀離開日本稻田大學,回國途中,看到已被德國占領的膠州灣,悲憤不已,到上海發表了討伐信奉五教三綱的袁世凱等人的檄文,也是喚醒國民愚昧思想的良藥——《青年雜志》(從第二版起改名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運動逐漸興盛起來了。新文化運動,就好比一株剛萌發的芽兒,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編輯主將的加入,猶如為其增添了養分。而那些毒害國民思想的?;逝膳c新文化運動所發生的沖突,好像蟲子在啃食其莖葉。在與舊文化的搏斗中,戰場搬到了北大,斗爭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運動已成長到一株能承受風雨的小樹時,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李大釗推行馬列主義,并與陳獨秀等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紅船精神,由此,中國人民逐漸走向了正確的道路。
當我看完《覺醒年代》時,把自己跟這里面的人物進行了一次對比,差距就出來了。當時很多人說“這個中國沒救了!”如果我是當時的李大釗,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釗卻反駁了那些人的觀點,在與陳獨秀的一次談話中說:“我認為這個國家還是有救的!”很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愛國者的偉大情懷,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當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復克德萊的職位時,如果我是蔡元培,我會聽從上級的安排,但蔡校長卻竭盡全力地反對。正因如此,新文化運動才會成功;共產黨才會成立;中國才會煥然一新。正如陳獨秀而言:“新文化運動,當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錢。”
正是有這樣的革命先烈,我們才有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傳承!
黨史紀錄片覺醒年代觀后感(四)
你我之青春 便是中國之青春
朋友,你是否想過,我們自己就是祖國的一部分。哪怕再渺小、再普通,也不可缺少。因為正是千千萬萬的渺小普通的你我,匯聚成了這片土地上最美麗的風景。所以你我之狀態,便是中國之狀態;你我之奮進,便是中國之奮進;你我之青春,便是中國之青春。
青春之于人類,如靈魂之于軀體。那是陽光,是生機,是成長的風雨砥礪。蓬勃而上的動力,催促著這世間的一切邁步向前。人們總是很珍惜生命中的這段時光,因為青春難再,我們無法延長這份美好,卻能夠賦予它更多的意義。比如,將你我的青春,融入時代發展與祖國建設。
思緒如宣紙上的墨痕慢慢潤染開去,我想到了青春的意義。雷鋒同志曾說:“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青春在此便是奮斗。要有“無我”的奮斗精神,丟掉沽名釣譽的想法,舍棄急功近利的企圖。心懷“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坦蕩與無私,為了祖國和人民的事業去努力拼搏,那種暢快淋漓,才是青春最好的注腳。
我又想到了楊沫的《青春之歌》,在那個國將不存、民族危矣的年代,林道靜等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在黨的領導下逐漸成長為革命戰士。青春在此便是愛國。就如高爾基那黑色閃電般的海燕,任憑暴風驟雨,依然高傲向前。還有《紅巖》中那一個個年輕而勇敢的生命,在面對反動派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時的大義凜然,那是怎樣的悲壯與正氣浩然。誰人不愛惜生命?哪個是鋼筋鐵骨?但是為了共和國的誕生,為了革命奪取最后勝利,他們“舍棄小我,成就大我”,視死如歸,從容就義。人生而柔弱,但信仰使你我堅強。沒有什么比充滿愛國情懷的青春更有力量,那是蓬勃的朝陽,是生命的晨光!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一個個感人的畫面還歷歷在目。那一年讓我們深刻領悟,“逆行者”這個名詞溫暖、勇敢、博愛的含義。在最危險的時刻,是黨旗紅、天使白、橄欖綠……沖在最前面,用沉淀了幾千年的堅毅無畏,為14億中國人撐起一片天。這般青春,可謂瀟灑,可謂磅礴,可謂勇之大者、義之楷模。
還有那些為了防疫大局,放棄回家、就地過年的兄弟姐妹,今年的春節或許留有些許遺憾,但你們的青春里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還有全體中國人對你們的感謝與祝福。你我攜手,便只需篤定前行。青春如此綻放,何懼雨雪冰霜?
百年恰青春,初心立黨魂。歷史跨入到2021年,我想到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當年李大釗先生在撰寫《青春》的時候,內心會是怎樣的激蕩豪邁。“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后來南湖紅船揚帆起航,一路劈波斬浪,換得今朝春色滿園。初心閃耀,使命在肩,我們始終向前。哪怕初定江山,也能立馬橫刀“三八線”;哪怕一窮二白,也能“兩彈一星”樹威嚴;哪怕百業待興,也能改革開放譜新曲;哪怕疫情突降,也能眾志成城克時艱……中國奇跡還在繼續,因為共產黨員的熱血與青春永遠賡續流傳!
記得有一首歌叫《革命人永遠是年輕》,頌揚的是革命者積極樂觀的精神。的確,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艱難坎坷,我們沒有退縮,沒有膽怯,而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兒女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邁向一次又一次輝煌,這便是中國共產黨之青春。我黨如此,國家幸甚!民族幸甚!世界幸甚!
青春是華美的,因為承載著遠大理想;青春是激蕩的,因為積蓄著磅礴力量。親愛的朋友,不必唏噓,何須慨嘆。其實青春不會走遠,它一直在你的信仰里、你的行動中,不論你是垂髫兒童,或是黃發老者,只要前行,便是中國之腳步!只要屹立,便是中國之脊梁!只要去熱愛、去拼搏、去奮斗便是中國之青春!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史紀錄片覺醒年代觀后感,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黨史紀錄片覺醒年代觀后感,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范文網”。
【黨史紀錄片覺醒年代觀后感范文4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00字大學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00字高中生作文 下一篇: 小學教師暑期繼續教育培訓心得范文4篇